“新金陵画派”主要画家
2014-10-23
“新金陵画派”主要画家
吕凤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原名睿,号凤子、凤痴、凤先生。15岁考中秀才,1906年成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第一批学生,广习中国画、西洋画、工艺美术。1909年毕业。1912年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捐献家产创办“丹阳正则女学”。早年曾任上海美专教授,1927年秋应邀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首席教授兼主任。1938年秋在四川璧山创办正则蜀校。1940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任为重庆国立艺专校长。1949年以后,任江苏师范学院国画制图系主任,兼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美协副主席等职。吕凤子继承并发展了文人画诗、书、画、印兼精的传统,擅人物、花鸟、山水,早期以罗汉画和仕女画著称,尤精于线描罗汉,笔力雄健,奇拙老辣,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笔墨凝练遒劲、奇崛生动。书法糅合篆、隶、行、草,奇肆古朴,自创一格,被誉为“凤体书”。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自幼习画,早年留学日本,攻读美术史。回国后,曾从事美术史的著述,并进行传统中国画的革新探索。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长山水、人物、金石,人物仕女,笔墨劲健生动,笔意简远。山水笔墨酣畅淋漓,气势磅礴雄浑。
钱松嵒(1898-1985)江苏宜兴人。其山水画作品往往表现现实题材,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创造出了《芙蓉湖上》《常熟田》《黄洋界》等中国现代山水画的经典。邓拓评其“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如何表现时代精神的问题”,寓时代新意于笔墨之中,具有典型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名叶家炳,斋名悟园、觉斋、沙砚居。亚明国画主攻人物,师法梁楷、任伯年,师法宋代院体绘画,线条劲挺,设色厚重,又吸收梁楷的简笔泼墨和任伯年的灵秀润泽的绘画特色,奠定了人物画基础。山水则师法石涛、傅抱石等,笔墨灵秀简放,苍浑纵秀。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919年出生于太仓县,从“育婴堂”中被宋家小面店抱养,肄业于苏州美术专专科学校。在安亭工作期间,结识了前辈名家朱屺瞻,得以观摩青藤、石涛等大家之作。后以张石园、陆俨少、吴湖帆为师,从“四王”山水入手学习传统山水画。晚年则糅合大小青绿、没骨、浅绛山水画法进行变法,形成苍润清丽、劲练典雅的山水画风格面貌。
魏紫熙(1915-2002)河南遂平人。原名显文。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遂平县诸市乡盆罐窑村。17岁时考入开封河南艺术师范学校,从“四王”入手学习中国画,上溯宋代马远、夏圭,研习石涛后产生对景写生而后创作的兴趣,先后到嵩山、伏牛山、武当山等地写生。上世纪50年代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创作重点转向了人物画。60年代与傅抱石、亚明等进行两万三千里写生,参加“山河新貌展”,奠定了“新金陵画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地位。
丁士青(1901-1976)江苏镇江人。别号老渔,又号焦石山农、蜀江渔父。曾是丝绸工人,自学绘画。作画喜用小斧劈皴法,长笔勾画。
张晋(1906-1988)江苏苏州人。初名羲隆,字益盦。早年在苏州美专,攻习工笔花鸟。30年代初入上海新华艺专,师法李醉石学习山水,擅工笔青绿山水。
余彤甫(1898-1973)江苏苏州人。别名彤父。擅写实景,借用水彩画渲染法,用小笔勾皴,画风苍莽秀丽。
张文俊(1918-2008)山东临沂人。别名耀震。早年在临沂师范讲习所学习。1944年秋考入重庆国立艺专,学习中国画。先后师从李可染、郑午昌、诸乐三。山水师法石涛、范宽。画风刚健峻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