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耕地保有量目标预测研究

2014-10-22赵素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鹤壁市

摘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鹤壁市为例,在对耕地需求量和耕地的可供给量预测的基础上,构建了4个耕地保有量决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供大于求,鹤壁市在规划期内耕地资源相对充足;②考虑到鹤壁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推荐“集约循环型”方案为首选方案,“全面小康型”作为备选方案;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占用大量建设用地,应建立开源节流机制,走内涵挖潜发展的道路;④多目标决策的方法能够较为深入地对影响耕地保护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可为制定鹤壁市的耕地保护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多目标决策;耕地保有量;预测耕地保护目标体系;鹤壁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219-04

Prediction of Demands on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ZHAO Su-xia

(College of Surveying &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o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ebi c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four decision schemes based on the forecast about the demand and the supply of cultivated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pply of cultivated land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demand. The resources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relatively abundant during the planning period in Hebi city. Considering that the city is one of the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pilot cities and on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ilot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intensive recycling" program was recommended as the preferred option and th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as an alternative program. A lot of land was needed for construction in a period of time. The mechanism of increasing income and reducing expendi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was the inevitable choice.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ethod could deeply analyze factors affecting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more accurate. I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on polic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lann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Key words: multi-criteria decision; demand of cultivated land; prediction objective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conservation;Hebi city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保护始终是我国土地利用的最根本问题[1]。耕地保护的程度不够会危及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保护过度又会影响到建设用地的供给。选择合理的耕地保护目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耕地保有量预测给出了耕地在未来使用的信息,因此,耕地保有量预测在协调各类用地矛盾和提高当地经济运转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3]。

耕地保护目标是一个由实现粮食安全、 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构成的多元目标体系[4]。本研究按照保障粮食安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建设性占用耕地并举、占补平衡、耕地保护数量与质量并重等要求,综合分析影响耕地供给和需求的多种因素,形成不同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的耕地保护方案。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措施,实现鹤壁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地表形态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基本地形由西北部山地区、中部丘陵岗地区、东部平原区和东南部泊洼地区组成。总面积2 140.43 km2。辖三区(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两县(浚县、淇县)。鹤壁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数据显示,其耕地面积为124 420.17 hm2,全市总人口159.3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780.70 m2,比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813.33 m2)低32.63 m2。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1.2.1 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1)耕地需求量测算。耕地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受人口规模、人均粮食需求、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作比、自给率、耕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G=(A±B)/(D×K)

式中,G为耕地需求量;

A为鹤壁市自身对农产品的需求量;

B为农产品的调出(+)和调入(-)需求量;

D为耕地生产力水平;

K为复种指数。

2)耕地可供给量测算。耕地可供给量,包括耕地增加供给估算(包括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减少供给估算(包括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耕地保有量可以视为现有耕地加上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数量减去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净减少耕地、灾毁耕地的数量。

1.2.2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是对多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优,然后作出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它是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多目标决策与只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从许多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的一般决策有所不同[5]。在多目标决策中,要同时考虑多种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是难以比较的,甚至是彼此矛盾的;一般很难使每个目标都达到最优,作出各方面都很满意的决策。多目标决策实质上是在各种目标之间和各种限制条件之间求得一种合理的妥协,这就是多目标决策方法最优化的过程[6,7]。

耕地保护是多目标的,耕地保有量规模确定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本研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考虑耕地的“占补平衡”、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要求,分别进行耕地需求量和耕地可供给量的预测,在此基础上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耕地需求量[8-11]。

1.3 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201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鹤壁市变更数据、《鹤壁市统计年鉴(2001-2010)》,有关耕地资源、复种指数、单产和粮作比的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鹤壁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和实地调查。

2 耕地保护目标体系的构建

2.1 耕地保护目标

按照耕地的保障作用,耕地保护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社会方面的目标 耕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保证。从这一角度分析,社会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目标,从鹤壁市实际出发,耕地的保护规模不仅要完全保证鹤壁市的粮食需求,还要尽可能地增加粮食调出量,提高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保障能力;二是社会安全目标,要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保证一定量的耕地,增加对耕地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尽早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2.1.2 经济安全目标 经济安全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占用量目标,耕地保护要保障全市的发展和建设,合理确定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及基础建设等对耕地的合理需求量;二是对各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合理分配,切实发挥土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整作用;三是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及耕地占补平衡等目标,根据投入水平和资源潜力,确定耕地补充量目标;四是在各项建设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发挥耕地资源的瓶颈制约作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2.1.3 生态安全目标 一是生态退耕目标,要根据全市的实际,制定退耕标准和规模;二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模及其对中低产田的改造。

2.2 影响耕地保护目标因素的分析及可控变量的选择

2.2.1 耕地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人口规模,人口越多,对耕地的需求量越大;二是粮食需求量,其主要受人均消费生活水平、农产品发展战略、粮食调出量、饲料工业用粮等方面的影响;三是耕地复种指数;四是耕地粮食单产水平;五是粮作比系数。

2)经济安全方面。对于经济安全方面的目标,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集约度越高,对耕地的占用量就越低;二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水平,投入越大,补充耕地量就越大;三是各业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速度和标准;四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范围和标准。

3)生态安全方面。对于生态安全方面的目标,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生态退耕的标准和规模;二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投入水平和规模。

2.2.2 影响耕地保护目标的可控变量的选择 从耕地保护目标影响因素出发,根据鹤壁市实际,分析确定单目标条件下的可控变量。

1)社会安全目标。因鹤壁市粮食完全自给,规划期间生活消费水平要达到小康水平,人口规模、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储备粮按照相关规划可直接确定,耕地复种指数不可能有较大的变化,粮作比系数也不会有较大的波动,因此选取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粮食调出量)和耕地单产水平作为可控变量,制定了基于不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和耕地粮食单产增长水平下的耕地需求量规模(表1)。

2)经济安全目标。各业非农建设用地标准可按行业用地定额直接确定,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进程和趋势在既定发展战略下不会有较大波动,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从历史变动看比较稳定,上述因素难以作为可控变量。因此,从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效益出发,在少占或不占耕地前提下,选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作为可控变量,制定高、中、低3种集约水平下的耕地占用量(表2)。

3)生态安全目标。鹤壁市坡耕地面积数量稳定,退耕标准可以依据退耕还林条例、规划等确定,但退耕规模主要取决于生态退耕的范围;对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鹤壁市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的潜力不会有较大的变动,开发整理规模主要受投入水平的影响。因此,应选择生态退耕范围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水平作为可控变量,确定全面退耕和适度退耕范围下的生态退耕量及中等投入和高投入水平下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量(表2)。endprint

3 基于多目标条件下的耕地保有量规模决策

3.1 社会安全目标的决策

鹤壁市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鹤壁市目前的耕地复种指数及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因素,结合规划期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的发展趋势,预计期内复种指数和耕地单产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否则会造成掠夺式经营,因此选取高保障水平(高调出量)、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和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方案。

本方案从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角度分析,采用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计算鹤壁市在不同增产水平、粮食保障水平下的耕地需求量(表1)。由表1可见,①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93万hm2耕地;②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73万hm2耕地;③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71万hm2耕地;④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49万hm2耕地。

3.2 生态安全目标的决策

对于生态退耕规模,从鹤壁市财力、生态环境建设出发,选取适度退耕为最终方案。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模,如前所述,鹤壁市规划期间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从资源潜力、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环境、占补平衡及生态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等因素考虑,确定采用中投入和高投入两种水平方案。

3.3 经济安全目标的决策

根据预测,各项建设占用耕地量按照不同集约利用水平有高、中、低之分。如果按照低方案,可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但规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作用则发挥得很不够,没有很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按照中方案:交通、水利、能源、旅游、重大环保设施用地将得到很好的保证,中心城市、重点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发展用地也可得到重点保障,但一般建制镇、村镇建设用地将无法全部保障,规划执行过程中,一批效益不好、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将难以获得发展空间。

按照高方案,虽然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受现有条件制约及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和惯性需求,一部分重点项目实施难度较大,有可能加大用地方案执行的难度。

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的角度,首先剔除低方案。考虑到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低,仍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从保障发展和建设的角度,确定中集约和高集约利用水平两种方案。基于以上分析,从生态环境建设及保障全市发展和建设的角度出发,选取以下4种方案(表2)。

4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预测和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供给能力,对鹤壁市耕地保有量提出4种建议方案,分别为“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方案(表3)。4种方案的名称只代表土地调控的途径、方式和力度的相对差异。

1)“发展需求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有所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需求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

2)“全面小康型”:统筹各业、各区域用地需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显著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

3)“集约循环型”:与“全面小康型”方案相比,进一步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减少城镇发展对耕地的占用。

4)“资源限制型”:围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遏制耕地面积过快减少,特别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5 小结与讨论

1)耕地保护最终目标是保障发展和建设,保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能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其决策可按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下的决策方案进行组合,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

2)通过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到2020年末耕地需求量最大值为10.73万hm2,基于资源环境潜力的耕地可供给量最大值为12.42万hm2,耕地供大于求,说明鹤壁市在规划期内耕地资源相对充足,但是随着鹤壁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3)针对鹤壁市社会安全目标、经济安全目标和生态安全目标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本研究列出了4个推荐方案,即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根据预测结果,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生产潜力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方案1),考虑到鹤壁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实际情况,今后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推荐“集约循环型”方案为首选方案(12.42万hm2),“全面小康型”作为备选方案(12.33万hm2)。

4)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鹤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率先崛起”、“发展大工业、实现大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和现代城市骨架”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占用大量建设用地,因此应建立开源节流机制,走内涵挖潜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张文新,刘彦随.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4):134-138.

[2] 单娜娜,刘卫东,赖 波,等.基于SMOP模型的耕地保护目标决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66-777.

[3] 邓 羽,刘盛和,王海军,等.基于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在耕地保有量预测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3):494-499.

[4] 周小萍,谷晓坤,丁 娜,等.中国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的转变和机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43-47.

[5] 夏燕榕,曲福田,姜 海,等.基于集约评价的城市开发区规模计量研究——以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37-42.

[6] 朱启林,甘 泓,甘治国,等.我国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应用研究简述[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3):20-23.

[7] 覃事娅,尹惠斌.基于多目标的湖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74-179.

[8] 刘 倩,冉瑞平.基于系统平衡的成都市耕地保有量预测[J].资源与产业,2011,13(6):57-61.

[9] 刘艳中,李江风,张 祚,等.县域耕地保有量目标约束机制及预测研究——以广西灌阳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55-59.

[10] 白丽月,邱昌颖,黄 曦,等.福建省耕地变化与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28-31.

[11] 赵素霞,张合兵,蒋艳红.乡镇级耕地保有量指标分配技术研究——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65-267,276.endprint

3 基于多目标条件下的耕地保有量规模决策

3.1 社会安全目标的决策

鹤壁市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鹤壁市目前的耕地复种指数及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因素,结合规划期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的发展趋势,预计期内复种指数和耕地单产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否则会造成掠夺式经营,因此选取高保障水平(高调出量)、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和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方案。

本方案从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角度分析,采用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计算鹤壁市在不同增产水平、粮食保障水平下的耕地需求量(表1)。由表1可见,①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93万hm2耕地;②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73万hm2耕地;③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71万hm2耕地;④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49万hm2耕地。

3.2 生态安全目标的决策

对于生态退耕规模,从鹤壁市财力、生态环境建设出发,选取适度退耕为最终方案。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模,如前所述,鹤壁市规划期间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从资源潜力、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环境、占补平衡及生态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等因素考虑,确定采用中投入和高投入两种水平方案。

3.3 经济安全目标的决策

根据预测,各项建设占用耕地量按照不同集约利用水平有高、中、低之分。如果按照低方案,可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但规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作用则发挥得很不够,没有很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按照中方案:交通、水利、能源、旅游、重大环保设施用地将得到很好的保证,中心城市、重点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发展用地也可得到重点保障,但一般建制镇、村镇建设用地将无法全部保障,规划执行过程中,一批效益不好、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将难以获得发展空间。

按照高方案,虽然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受现有条件制约及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和惯性需求,一部分重点项目实施难度较大,有可能加大用地方案执行的难度。

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的角度,首先剔除低方案。考虑到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低,仍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从保障发展和建设的角度,确定中集约和高集约利用水平两种方案。基于以上分析,从生态环境建设及保障全市发展和建设的角度出发,选取以下4种方案(表2)。

4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预测和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供给能力,对鹤壁市耕地保有量提出4种建议方案,分别为“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方案(表3)。4种方案的名称只代表土地调控的途径、方式和力度的相对差异。

1)“发展需求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有所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需求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

2)“全面小康型”:统筹各业、各区域用地需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显著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

3)“集约循环型”:与“全面小康型”方案相比,进一步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减少城镇发展对耕地的占用。

4)“资源限制型”:围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遏制耕地面积过快减少,特别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5 小结与讨论

1)耕地保护最终目标是保障发展和建设,保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能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其决策可按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下的决策方案进行组合,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

2)通过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到2020年末耕地需求量最大值为10.73万hm2,基于资源环境潜力的耕地可供给量最大值为12.42万hm2,耕地供大于求,说明鹤壁市在规划期内耕地资源相对充足,但是随着鹤壁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3)针对鹤壁市社会安全目标、经济安全目标和生态安全目标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本研究列出了4个推荐方案,即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根据预测结果,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生产潜力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方案1),考虑到鹤壁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实际情况,今后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推荐“集约循环型”方案为首选方案(12.42万hm2),“全面小康型”作为备选方案(12.33万hm2)。

4)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鹤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率先崛起”、“发展大工业、实现大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和现代城市骨架”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占用大量建设用地,因此应建立开源节流机制,走内涵挖潜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张文新,刘彦随.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4):134-138.

[2] 单娜娜,刘卫东,赖 波,等.基于SMOP模型的耕地保护目标决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66-777.

[3] 邓 羽,刘盛和,王海军,等.基于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在耕地保有量预测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3):494-499.

[4] 周小萍,谷晓坤,丁 娜,等.中国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的转变和机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43-47.

[5] 夏燕榕,曲福田,姜 海,等.基于集约评价的城市开发区规模计量研究——以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37-42.

[6] 朱启林,甘 泓,甘治国,等.我国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应用研究简述[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3):20-23.

[7] 覃事娅,尹惠斌.基于多目标的湖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74-179.

[8] 刘 倩,冉瑞平.基于系统平衡的成都市耕地保有量预测[J].资源与产业,2011,13(6):57-61.

[9] 刘艳中,李江风,张 祚,等.县域耕地保有量目标约束机制及预测研究——以广西灌阳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55-59.

[10] 白丽月,邱昌颖,黄 曦,等.福建省耕地变化与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28-31.

[11] 赵素霞,张合兵,蒋艳红.乡镇级耕地保有量指标分配技术研究——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65-267,276.endprint

3 基于多目标条件下的耕地保有量规模决策

3.1 社会安全目标的决策

鹤壁市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鹤壁市目前的耕地复种指数及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因素,结合规划期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的发展趋势,预计期内复种指数和耕地单产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否则会造成掠夺式经营,因此选取高保障水平(高调出量)、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和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方案。

本方案从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角度分析,采用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计算鹤壁市在不同增产水平、粮食保障水平下的耕地需求量(表1)。由表1可见,①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93万hm2耕地;②粮食安全高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73万hm2耕地;③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高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9.71万hm2耕地;④粮食安全中等保障水平、粮食耕地单产中增长情况下:到2020年需10.49万hm2耕地。

3.2 生态安全目标的决策

对于生态退耕规模,从鹤壁市财力、生态环境建设出发,选取适度退耕为最终方案。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模,如前所述,鹤壁市规划期间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从资源潜力、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环境、占补平衡及生态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等因素考虑,确定采用中投入和高投入两种水平方案。

3.3 经济安全目标的决策

根据预测,各项建设占用耕地量按照不同集约利用水平有高、中、低之分。如果按照低方案,可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但规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作用则发挥得很不够,没有很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按照中方案:交通、水利、能源、旅游、重大环保设施用地将得到很好的保证,中心城市、重点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发展用地也可得到重点保障,但一般建制镇、村镇建设用地将无法全部保障,规划执行过程中,一批效益不好、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将难以获得发展空间。

按照高方案,虽然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受现有条件制约及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和惯性需求,一部分重点项目实施难度较大,有可能加大用地方案执行的难度。

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的角度,首先剔除低方案。考虑到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低,仍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从保障发展和建设的角度,确定中集约和高集约利用水平两种方案。基于以上分析,从生态环境建设及保障全市发展和建设的角度出发,选取以下4种方案(表2)。

4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预测和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供给能力,对鹤壁市耕地保有量提出4种建议方案,分别为“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方案(表3)。4种方案的名称只代表土地调控的途径、方式和力度的相对差异。

1)“发展需求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有所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需求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

2)“全面小康型”:统筹各业、各区域用地需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模式显著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

3)“集约循环型”:与“全面小康型”方案相比,进一步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减少城镇发展对耕地的占用。

4)“资源限制型”:围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遏制耕地面积过快减少,特别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5 小结与讨论

1)耕地保护最终目标是保障发展和建设,保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能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其决策可按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下的决策方案进行组合,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

2)通过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到2020年末耕地需求量最大值为10.73万hm2,基于资源环境潜力的耕地可供给量最大值为12.42万hm2,耕地供大于求,说明鹤壁市在规划期内耕地资源相对充足,但是随着鹤壁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3)针对鹤壁市社会安全目标、经济安全目标和生态安全目标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本研究列出了4个推荐方案,即发展需求型、全面小康型、集约循环型和资源限制型。根据预测结果,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应以耕地生产潜力小的极限方案作为约束的底线(方案1),考虑到鹤壁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实际情况,今后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推荐“集约循环型”方案为首选方案(12.42万hm2),“全面小康型”作为备选方案(12.33万hm2)。

4)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鹤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率先崛起”、“发展大工业、实现大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和现代城市骨架”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占用大量建设用地,因此应建立开源节流机制,走内涵挖潜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张文新,刘彦随.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4):134-138.

[2] 单娜娜,刘卫东,赖 波,等.基于SMOP模型的耕地保护目标决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66-777.

[3] 邓 羽,刘盛和,王海军,等.基于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在耕地保有量预测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3):494-499.

[4] 周小萍,谷晓坤,丁 娜,等.中国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的转变和机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43-47.

[5] 夏燕榕,曲福田,姜 海,等.基于集约评价的城市开发区规模计量研究——以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37-42.

[6] 朱启林,甘 泓,甘治国,等.我国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应用研究简述[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3):20-23.

[7] 覃事娅,尹惠斌.基于多目标的湖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74-179.

[8] 刘 倩,冉瑞平.基于系统平衡的成都市耕地保有量预测[J].资源与产业,2011,13(6):57-61.

[9] 刘艳中,李江风,张 祚,等.县域耕地保有量目标约束机制及预测研究——以广西灌阳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55-59.

[10] 白丽月,邱昌颖,黄 曦,等.福建省耕地变化与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28-31.

[11] 赵素霞,张合兵,蒋艳红.乡镇级耕地保有量指标分配技术研究——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65-267,276.endprint

猜你喜欢

鹤壁市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挥毫泼墨
多策并举显实效 惠民工程暖人心——鹤壁市清洁取暖农房能效提升建设情况汇报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李军当选政协鹤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鹤壁市淇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鹤壁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