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交换生的教育与管理机制研究

2014-10-22苏忠钊谢巧生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高校

苏忠钊 谢巧生

摘 要:近年来,福建省以闽台合作为代表的国内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高校交换生数量日益增多,教育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厦门理工学院深入开展闽台合作、“第二校园计划”等交换生项目,科学实施交换生教育管理“四化”举措成效明显。福建省高校交换生工作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纵向上的联动力度,积极拓展行政管理、合作领域、综合服务等工作,健全全方位的交换生教育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校;交换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71-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步伐加快。经过十来年发展沉淀,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1]。在此过程中,国内对交换生工作的研究渐入人们视野。从广义上讲,根据有关协议,按照一定选拔程序,派送学生到相关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期间的学生通称“交换生”[2]。根据区域,可分为国内和国际交换生。本文主要以福建高等教育为考察对象,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对该校闽台合作、“第二校园计划”进行分析研究。文中交换生概念界定于国内大学间(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交换生,包括两类:一是指派遣到合作学校学习的本校学生,称为“输出交换生”;二是指到本校来学习的合作学校学生,称为“输入交换生”。

一、福建省高校交换生工作概述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具有对外合作办学地缘优势,省内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以闽台合作办学为例,福建是最早招收台湾学生、唯一享有自主对台招生政策的省份,也是开展两岸高校“3+1”(本科)、“校校企”(专科)联合培养人才、在两岸教育改革上先行先试的省份,是台湾对大陆开放招生的主要市场,目前约30余所高校与台湾50余所高校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涉及本专科专业70多个、办学规模26000余人[3]。政府也高度重视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闽政办[2008]176 号),提出指导性要求。

通过“输出”、“输入”交换生开展对外交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开放发展。交换双方高校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学生职能大赛、文化交流周、夏令营、科学研究等方式,促进学校间、地域间多元文化交流、办学理念碰撞、教育管理创新、产学研合作,互动互补,增进融合,实现双赢。如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借鉴台湾高校教育理念,建立以素质养成为主线的基础课程体系——博雅教育体系;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联合研制国内首台电动导缆车“金厦一号”;两岸高校联合成立管理委员会,创新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等。

在各高校深入开展交换生工作的同时,交换生教育管理也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从研究对象看,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学生和国际交换生,如对来华留学生、输出国外的交换生等研究,而专门以国内交换生,特别是以赴台交换生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二是着眼于宏观研究居多,有个别研究者以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等个体为研究对象,以个别高校为对象的研究较少,以个别省份为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从研究领域看,研究内容涉及交换生项目的事务管理、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等以及海峡两岸高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少数涉及高校闽台合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闽台生教育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等研究,“第二校园”方面主要集中于山东大学的个案研究。

总体来讲,近几年来对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闽台合作办学的个案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全省视角进行研究或以个案透视全省的研究还很少。就目前情况来看,福建与其他一些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高校交换生规模相对较小,教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保障、学分认证、课程体系构建、教师工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二、厦门理工学院交换生“四化”教育管理措施

厦门理工学院坚持“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亲产业”办学定位,十分重视对外合作办学,2010年入选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高校,2012年全面启动以校际学生互换交流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校园计划”,先后与国外3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18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国际交流多元拓展,闽台合作成果丰硕,积极探索交换教育管理工作,多措并举,独具特色。

(一)广结良缘针对化

作为省内较早开展对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学校一方面广泛结交高校,不断拓宽交流领域,吸纳优质资源,深化合作深度,已与台湾、大陆的50余所高校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发展需要,慎重遴选合作伙伴,选择深入合作对象有针对性,并不是建立联系的都与之签署合作协议。学校在选择合作伙伴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对等对位。高校选择面虽广,但发展参差不齐,主要是选择层次和实力明显强于我,或虽然实力与我相当但在某一学科领域非常有特色的高校,如台湾的元智大学、铭传大学等。二是注重互动互补。合作是为了更好促进发展,实现双赢,主要是选择与学校在学科专业上能互动互补、强强联合的高校。如与云林科技大学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有较强的互动性,与逢甲大学在轨道交通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

(二)合作交流项目化

在具体合作交流中,采用项目带动的方式,设定各种合作项目,以项目带动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

1.人才培养项目。开展闽台合作、实施第二校园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纳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注重借鉴其他高校,特别是台湾应用性人才培养经验,结合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实施了多项创新性合作方式。比如:实施“六联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联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同时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评估机制,尽力做好与台湾合作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协同、配合,确保教学质量。endprint

2.科研合作项目。如何把合作双方优势转化成科研能力,促进合作再上新台阶,如何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升科研水平等,这也是学校深化交换生项目的重要渠道。学校积极寻求与合作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联合共建教学、科研机构,与铭传大学联合设立了“闽台金融发展研究所”,与台达集团共建了“台达自动化实验中心”等。通过科研合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重要成果。比如,与云林科技大学合作“客车及特种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其“海岸沙滩环卫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支持。

3.文化交流项目。通过选派优秀学生赴台学习、多形式聘任台教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文化交流互动活动,广交流、深交流,特别是学术交流活动。近三年来,已联合举办了深度旅游金厦学术研讨会、两岸信用管理研讨会、海峡两岸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暨汉字艺术论坛等40余场学术文化交流会议。这些学术研讨会在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对双方的教学、学术、科研和科技转化均产生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工作精细化

精细化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学校在日常学生教育工作基础上,更加注意对交换生的教育管理,采取了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工作精细化。

一是成立专门服务队伍。对于输入交换生,专门安排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学生政工分管,集中住宿、管理。对于输出在台交换生,建立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在台研修博士生等组成的在台学生服务和管理机构,加强学生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则安排专人与该校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对接服务管理。

二是规范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行前部署、事中管理、行后总结”动态管理模式,对交换生学习生活进行全程式规范管理。“行前”按照合作交流协议的要求进行选拔,做好行前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交换学习期间,由学校交换生工作主管部门、所属学院指定专门联系人负责联系,随行管理人员全程介入管理,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交换期满后,由学校主管部门召开座谈会议和个人提交书面交流总结、心得等,全面总结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三是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交换生作为一个时间段的学生群体,其在输出校或输入校的学习生活具有阶段性。为了弥补这种断层感,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第二课堂作用,不断创造条件组织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为双方青年学子相互学习、深化友谊提供机会。如:组织暑期研修夏令营,举办“文化节”、“交流周”、英语演讲、英语朗诵和外文歌曲大赛等。

(四)组织保障制度化

学校高度重视交换生工作,将闽台合作培养人才工程列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将“第二校园计划”作为学校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改革举措来抓,在组织指导、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障工作高效运转。

首先,学校加强组织领导,从横向、纵向上多措并举,构建了由各合作方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和指导机制,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闽台合作项目领导小组和由合作双方高校、企业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成立国内首个闽台合作的数字创意学院作为闽台合作项目的教学实体,高起点对接闽台合作项目。其次,注重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涉及对台及第二校园计划的交流学生管理、奖助学金、带队教师管理、外事接待等规章制度,二级单位也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应补充规定,用制度规范工作开展。再者,确保经费投入。学校在资源拓展投入、科研奖励、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考核评价与奖惩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障经费投入,有效推动工作高效运行。

三、完善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交换生工作今后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目前福建省交换生教育管理机制需要健全,规范性还需要加强,水平还待提升。在加快对外合作办学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厦门理工学院的一些做法,福建省在完善高校交换生教育管理机制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政府层面。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换职能,加强宏观指导,可以成立交换生信息统筹规划机构[4],致力于开展高校交换省项目的宣传、信息服务工作,为国内外高校的交换生项目牵线搭桥。另外,从政府层面上加强交换生管理,出台专门的实施办法,从政策上鼓励推进交换生项目的开展,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从制度上规范和完善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促进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持续发展;从保障上设定各种项目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如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贫困生完成学业,资助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

高校层面。高校是交换生工作的主体,是推进交换生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的主要力量。首先,要在交换生工作上克服两种认识误区:不重视或认识偏差。重视不够将导致缺乏政策、财力、人力支持,便从基础上直接阻碍了交换生工作的开展。认识偏差主要体现在搞突击,大跃进,片面追求“人无我有”,求数不求质,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高校应与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坚持稳步推进、做精做细、对等对位、互动互补的原则,科学有效地推进交换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要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交换生工作具有外事工作特征,又是服务性质工作,因此服务管理的策略和水平至关重要。高校要规范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保证人力、物力投入,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齐抓共管;加大校内外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广大师生参与度;突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成绩评定体系和学分认证制度;建立交换生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交换生的过程教育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再次,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宽合作渠道。高校交换生项目不应只停留在输出和输入学生的层面,而是要以交换生项目作为校际合作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带动高校之间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管理干部与管理干部、学院与学院等多层面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5]。在合作领域上,要坚持互动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校际间、校内二级单位间、校企间的交流合作;要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在交流项目上,除了闽台合作、第二校园计划等方式外,还可以探索其他各种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让交换生的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各界层面。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单位的支持,高校交换生项目也是如此。福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高校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董、校友会的力量,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通过设立交换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支持学生走出去对外学习交流,吸收外地优秀学生,促进融合。

交换生项目是一个较新的现象,交换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随着党和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高等教育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高校与境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更加密切。福建省高校应充分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交流,吸取经验,改进不足,有效地推进闽台合作、第二校园等交换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社会各界要加大支持力度,共同促进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合作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金辉.着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N].人民日报,

2012-10-18.

[2]陈青,曾毅斌,何洪等.试析交换生与留学生的差异[J].

高等理科教育,2011,(3).

[3]黄红武.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两岸高校教育交流合作示

范区域——闽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新模式探索[R].第

四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报告,2013-10-26.

[4]陈青.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实施探析——以中山大学为

例[D].广东:中山大学,2009.

[5]井海明,刘玉欣.第二校园经历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高校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