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设置研究

2014-10-21邓红星李昕光阎春利韩锐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培养方案

邓红星 李昕光 阎春利 韩锐

摘要:首先从国内外汽车新能源发展需要和大量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的需求两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从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原则,最后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结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设置情况。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工程;培养方案;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02-02

新能源汽车是指依靠科技创新、以新能源为动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汽车。我国是一个汽车生产大国,传统汽车制造业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因此,对于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很大的我国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而新能源汽车系统又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因此很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进行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我国政府已经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位,研发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推广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汽车生产和自主化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作为核心主题。为此,国务院在全国确定了20个城市100多家大型客车制造厂重点研发纯电动客车,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从业人员的需要

目前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为“三纵(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控、电机、电池)、三个平台(设计制造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政策平台)”,我国汽车行业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向前推进,就需要大量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满足行业的多层次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先后成立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西安交大-精功恒信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福田汽车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都是以高级科研人员进行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为主的研究机构,并且在我国设有车辆相关专业的30多所高等本科院校中,专门培养汽车新能源系统工程方面人才的学校非常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维护、技术管理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更是少有涉及,而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技术又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了新能源产业的新兴优势和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优势,因而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加大了新能源系统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从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我国各项政策来看,未来几年这方面从业人员的就业空间很大,据中国汽车人才网2010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仅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而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并且近期国内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上马或组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如北汽福田汽车、重庆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等技术变革都纷纷向节能减排靠拢,低碳、新能源与节能及相关领域的人才成为许多企业争抢的对象,其中以新能源动力工程师的需求为最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很大。

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

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的现状,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地讲,就是既应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又应重视人才市场的要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强调“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但是“淡化专业意识”并不是“不设专业”,而是“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虽然这些原则有利于进行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所学专业还特别重视,对专业名称十分敏感。由于注重专业名称的表意,而忽视专业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某些宽口径专业下培养出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就业竞争地位。内涵明确和外延规范的专业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条件,因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基础知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层次,构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

1)基础知识教学: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但应考虑学科基础要求。

2)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科机械类基础,以拓宽专业为基本要求,开设适当的选修课。

3)专业知识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空间。

4)实践能力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图1中,虚线倒三角形)。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可操作性环节。

5)創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主,发挥专长,面向实际自主选题或参与科研。

(2)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全面性: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2)基础性: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工科人才素质的培养。

3)融合性:理工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人才素质的培养。

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言,本科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意识的重要方面。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实践性要求,划分出演示性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要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自主性要求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实验。所以,不仅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致力于理论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教育。实践教学包括课前(认识实习)、课中(实验课)、课后(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以专业方向多元化设置专业课程。目前,高等工科教育正朝着淡化狭义的专业培养,而走向广义的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专业教育的重心明显后移。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就业机制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还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阶段,国内的企业尚未做好承担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育的准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还不能忽视专业知识教育,并应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教學内容来缓和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

(4)以“厚基础,宽专业”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形式,它应符合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为:素质教育学时明显加大,工科基础特点明确,专业知识范围扩大,工程技术主干与人文社科融合,以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富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人才能力要求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外语、力学、机械、电子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产品研发等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知识运用等方法和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系统专业领域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位,研发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我国急需大量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而因诸多原因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才相当紧缺。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提出了构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素质全面人才的课程结构以及增加素质教育学时、明确工科基础特点、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工程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的厚基础、宽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

参考文献:

[1]高婷,童莉葛,王新立.公共选修课《新能源技术》的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16(1):156-160.

[2]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

(11):16-20.

[3]]汪海菊.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20-23.

[4]于畅洋.2010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要点解析[J].商用汽车,2010,(2):45-48.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培养方案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