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操控技术的试验研究
2014-10-21李治国韩青松冯海全刘长增巩勇智
李治国 韩青松 冯海全 刘长增 巩勇智
【摘 要】目前对于电动轮椅的操控行为基本上使用操控手柄来完成。利用身体动作控制电动轮椅的操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对其操控性进行进一步评价,需要利用试验比较的方法来予以论证。试验结果显示,该操控系统符合人体使用习惯,相对于传统的操控方式,不存在明显的操控障碍。该研究成果为电动轮椅的操控性能以及使用者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电动轮椅;传感器;操控性;实用性;控制
Study on the Manipul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Throne
LI Zhi-guo HAN Qing-song FENG Hai-quan LIU Chang-zeng GONG Yong-zhi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China)
【Abstract】The manipulation of electric throne was mainly done by control handle. Because of the manipulation technology of controlling electric throne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 by body movements,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rial was used in order to evaluate manipul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nipulation system accorded with the habit of human body and the manipulation disorder was non-exist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ode. The resul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nipul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user choice.
【Key words】Electric throne;Sensor;Manipulation performance;Practicality;Control
0 引言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机械逐步由简易初级向人性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电动轮椅就是这样一个产物。它在传统手动轮椅的基础上,增加动力驱动装置、操控装置、电池等部件组成。电动轮椅非常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电动轮椅因其操作简单方便正在逐步被广泛使用。
由于操控杆式控制方法非常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感觉,大部分电动轮椅采用操控杆进行控制[1-2]。然而,作为一个利用手臂进行操控的控制方式,对于手臂不够灵活的使用者,或者利用手臂实现其他操作的场合,操控杆就显得并不实用。这就需要其他方式来代替操控杆,实现电动轮椅的控制。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声控、面部方向识别、脑电波以及身体动作方式[3]。声控方式[4-6]需要用语言来控制设备,对发音的精准度有很高要求,操控系统需要熟悉使用者的发音习惯,对语言的精确识别和及时控制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面部识别方式[7-8]是以面部的方位进行识别,为配合传感器,使用者需要保持某种面部方向,对使用者形成心理负担。脑电波方式[9-10]是未来控制领域的先进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内在规律的研究尚不完善,达到常规应用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身体动作进行控制的方式[11-13]是,利用使用者身体的某种动作,针对轮椅进行移动方向和速度的控制。该方式针对行动不便,手臂的控制能力不足,身体的整体尚可以进行重心移动的患者,或者身体健康,但是不方便使用手臂的用户实现短距离移动。
1 实验验证
身体动作方式具有类似于操控杆操作的直观感,比较容易实现对轮椅的速度和方向的控制。在本研究中,將身体动作实现电动轮椅的控制与传统的操控杆方式控制进行比较,证实本操控方式的有效性。
1.1 实验条件
本实验在室内5 m×5 m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实验区域和L型空间如图1所示。参与者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人数为20人。身体动作操控方式实验时假想手臂不方便的情况,将手臂放置于身前的姿势,以身体的倾斜来控制轮椅,完成实验。实验中采用“高速”,“低速”两种速度模式。
1.2 实验内容
参与者使用身体动作方式以低速模式在试验区域进行自主自由行走,无速度,方向限制,时间为2分钟;以低速模式,在指定的L型空间完成折返操作;以高速模式在试验区域进行自主自由行走,无速度,方向限制,时间为2分钟;以高速模式,在指定的L型空间完成折返操作。
参与者使用操控杆按照相同步骤完成操控杆控制方式实验。
图1 实验场地实景图
1.3 问卷调查
选择了11对感性评价词汇,用7段法进行了分析。由于关注对象是操控性能和乘坐性能,将其作为分析项。操控性能中增加了直行性能、转弯性能、敏感度、疲劳感。乘坐性能中增加了速度、安全感、平稳度、舒适度以及和谐度。7段法评价,最优评价时为7,最差评价时为1。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问卷调查结果及讨论
图2所示为低速情况下,使用本系统的身体动作控制方式原设备中使用操控杆的方式所获得的平均评价值。黑色区间为标准偏差。
在低速的情况下,身体动作控制方式与操控杆控制方式相比,操控杆的方式略好于身体动作方式。“直行性能”,“敏感度”,“速度”三项出现了5%的有意差。
这表明,低速时在“直行性能”上,操控杆方式优于身体动作方式。同时,操控杆方式由于更容易控制速度的增减,所以对“敏感度”,“速度”的评价值也高于身体动作方式。当然,由于问卷调查的设置中,将“速度”一项中评价为7分的选项设置为“非常快”,1为“非常慢”,而“敏感度”一项中评价为7分的选项设置为“非常敏感感”,1为“非常迟钝”,所以严格意义來讲,并不能认为“敏感度”,“速度”评价值高的操作方法就是评价高的一方。而其它选项的评价均为相同等级的评价。
图3所示为高速情况下,使用本系统的身体动作控制方式原设备中使用操控杆的方式所获得的平均评价值。
在高速状态下,身体动作操控方式与操控杆方式没有明显区别,各个评价值之间均未出现5%的有意差。这一结果表明,在高速状态下,两种操控方式在操控感和乘坐舒适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本操控方法在诸多与操控感和乘坐舒适度方面与操控杆方式没有差别,从而证明本操作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2 L形空间行走比较试验结果及讨论
L型空间的折返实验
身体动作方式与操控杆方式的低速和高速完成折返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折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了要求的操作。
L形空间的行走时间如表2所示。
表1 低速折返实验结果
单位 (s)
L形空间的行走结果表明,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身体动作控制的操控方式均慢于操控杆的方式。这表明,由于实验体验者对操控杆的方式更为熟悉,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对设备进行速度与方向的控制。而身体动作的方式,由于需要全身的倾斜来完成,相对于操控杆的方式,其操作难度必然要高一些。同时也必须考虑,操控杆方式十分普遍,大部分体验者之前就已经比较熟悉此类方式。而身体动作控制的方式仅仅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就能够比较熟练地控制设备,完成行走的时间不到操控杆形式的2倍。可以预见,如果进行进一步的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其操控性能的评价将进一步提高。
3 总结
(1)通过身体动作操控电动轮椅技术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利用倾斜传感器操控电动轮椅的可行性,该操控系统非常符合使用者对电动轮椅移动需求的直观感受,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其操作要领。
(2)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身体动作操控的方式相对于操控杆方式用时较多,但是操控感及乘坐性能没有明显差距。
综上所示,本研究中使用的身体动作操作方式是可行的,具有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占礼,孟祥雨,陈延伟.一种星轮式爬楼梯电动轮椅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10):56-58.
[2]马小珍.电动轮椅运动控制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韩青松,冯海全,等.利用身体动作操控电动轮椅技术试验[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4(03):52-54,63.
[4]田志宏,曹建光,刘秀红.超声波传感器在电动轮椅车上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20(3):719-722.
[5]李雯雯,侯媛彬.超声波传感器在自动导航小车中的应用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 2007,10.
[6]刘秀红.超声波接近开关在取料机动态定位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 2006,19(3):832-835,857.
[7]足立佳久,中西知,久野義徳,等.脸部识别方式控制电动轮椅的视觉情报处理技术[J].日本机械人学会,1999,17(3):423-431.
[8]Y. Matsumoto, T. Ino and T. Ogasawara,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heelchair System with Face and Gaze Based Interface, Robot and Hum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C]//10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2001.
[9]K. Tanaka, K. Matsunaga and Hua O. Wang. Electroencephalogram-Based Control of an Electric Wheelchair[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05, 21(4):762-766.
[10]田中一男.脑电波控制电动轮椅的开发[J].精密工学学会杂志,2012,78(8):662-665.
[11]Chiun-fan Chen, Yi-chu Chang, Jer-Junn, et al. M3S system prototype–a comprehensive system with straightforward implemen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Taipei.Taiwan, 2004.
[12]龚尔鹏,陈辛波,罗峰.一种电动轮椅车悬架结构参数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1):29-31.
[13]史小华,王洪波,王建军.电动轮椅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 2013,36(1):65-69.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