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春节民俗文化

2014-10-21李媛媛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济宁民俗

李媛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家乡济宁的春节民俗文化,同时回顾了自己幼时过年的情形,最后简要分析年味变淡的原因。

关键词:春节;济宁;民俗;原因

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2. 济宁春节习俗

2.1 近代济宁春节习俗

济宁是运河民俗最集中的地方。当年慈灯寺门前有热闹的庙会,春天有城隍爷出巡,夏天汛期有迎送小龙王,吕洞宾诞辰时吕公堂烟火兴旺。每年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秧歌、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济宁的小土山(现在的人民公园)。

小土山位于济宁旧城东南城墙脚下,这是当年疏浚运河时挖土堆成的大土堆,这里是济宁传统的公共游乐园,它在鲁西南远近闻名,其行业之众,喧嚷之盛,毫不亚于北京天桥和南京夫子庙。临近春节,小土山就更加拥挤喧闹,各路人马纷纷抢占地盘,拉洋片的、走猴露头(木偶)的、耍猴、玩熊的、套圈的都要争个场子,更有卖玩具的;花枪、木刀、胡子、剑、哗拉棒锤、皮老鼠、狮子狗、泥娃娃、纸花、彩灯、年画、风筝,把个小土山扎裹得五彩缤纷。还有卖琉璃蚌蚌、玻璃号、耍陀螺、仙鹤灯以及烟花爆竹等,把个小土山炒炸得像个水星子油锅。

2.2 现代济宁春节习俗

进入腊月20以后,济宁人民逐渐开始蒸馒头,做豆腐,杀猪卖肉,打扫房子,买鞭炮,做新衣服。

大年三十中午开始帖春联,并上林请先人回家过年。到了晚上,家家点亮天灯,一个大家的男人们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妇女则会在一起包水饺,包完后一般就睡觉了。

大年初一,男人们在凌晨四点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下水饺吃早饭。而后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顾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则会出门拜年,一般先到近门近族家拜年,给长辈磕头。然后近门近族聚在一起到别人家中拜年。抽棵烟,喝口茶,吃点瓜子,同老人聊聊天。从村西拜到村东,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这是初一,给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了初二,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别初六,一般新姑爷都在初六上门。初七初八开始到姨家等等。

3. 我脑海中的济宁春节

小时候,和很多小孩一样,都盼望着过年。现在每每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我都觉得美美的,那时的经历,是我一辈子珍藏的记忆。一提到过年,最开心的是孩子,最累的是父母。

除夕之前,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家大扫除,要把每一个角落扫得干干净净,意味着除旧迎新。第二件事就是要去市场买年货,当然还要给我买新衣服。说道糖果,基本都是爸爸带我去商场买。买得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糖。鞭炮呢,种类要比现在多很多,比如:礼花、挂炮、雷子、插炮。鞭炮不是男孩子的专利,也有专门为女孩子设计的鞭炮,椭圆形,尾部很细,手拿着尾部,使劲摔在地面上,“啪”地一声,还很响呢。第三件事就是写对联。以前住在大杂院,有位老爷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春节,爷爷都会给每家每户写对联。除此之外,爸妈要为除夕、初一还有初三准备饭菜,以备招待客人。

除夕早晨,天蒙蒙亮,各家各户便开始烧香,以求一年全家都会平平安安。吃过皂苷,小孩子们便跟在大人后面帮着挂灯笼,贴春联,我们用的胶也很特别,用——浆糊(白色粘稠物,用米汤熬成,粘性很强)。

除夕晚上是最热闹非凡的了。人们一边吃着鸡鸭鱼肉,一边说话。我们小孩子早就心不在焉了,盼着吃完饭赶紧去放鞭炮还有礼花。天色越来越黑,家家门外点着灯笼。只听见“咚、咚、咚”,仰头望去,漫天的礼花,各式各样,五彩缤纷。那时的情景怎一个浪漫了得。整个大杂院热闹非凡。晚上八点钟,家家准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妈妈边看边包饺子,为明天早上做准备。

凌晨两三点钟,人们就陆续起床了,挂炮齐鸣。鞭炮就像闹钟一样,只要一响起,就算你睡得再死,也会被吵醒,再也睡不下去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新衣服,让妈妈给我梳个漂亮的头型。洗漱完毕就要给长辈磕头。放完鞭炮,吃完饺子,爸爸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我和妈妈还有邻居一起去大街上看舞狮舞龙表演。好不热闹。

初二是过年时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能拿到丰厚的压岁钱,而且能和哥哥弟弟们一起疯玩。我小时候就是姥姥看大的,自然和姥姥家的人親近些。吃喝都甭提多开心了!

初三是我们家过年最累的一天。这一天我们要招待奶奶家的亲戚。二十来号人一窝蜂地涌入我们家。爸妈在厨房里忙活,奶奶家的亲戚们就在屋里说啊笑啊,我们小孩就在院子里玩。愉快的时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饭吃完,很快晚饭也要开动了。晚上八九点钟,大人们满院子找我们这些小孩,该各回各家了。

初三过后,年味就越来越淡了。小时候,我很讨厌大人说:“年走远喽!”因为这意味着开学在即,我还没玩够呢。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早早地吃完晚饭,全家人一起去看花灯,猜灯谜。那时的花灯做工精细,唯美漂亮。

就这样新年过去了,幼时的我依依不舍,多希望新年能长些,再长些。而现在,新年于我,只是陪伴父母,走亲访友的一段悠闲假期,七天足矣,年味越来越淡。

4. 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

现在不光是我觉得过年没意思,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人说,过年就是弄点吃的。做主妇的最听不得这种说法,她们会说,这是“吃的灯草灰,说的轻巧话。弄点吃的,这是容易的吗?”确实,如今的饭桌上哪天不是鸡鸭鱼肉、新鲜蔬果?再弄点什么新鲜的吃物以讨得大家的欢心?总不成另向珍稀动植物开辟新的食源?所以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上我们很难创新。

第二,小时候过年,那种纯朴的快乐已经没有了。

小时候过年,似乎有套程序,而组成这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孩子们带来大大的欢喜。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爸妈要精打细算,但不管怎么样都会有一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操办出来。还有在农历二十八九,爸妈都会带着家里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单位澡堂去洗刷一边,暖暖的蒸汽和充足的热水让孩子们的脸红得像苹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姑娘们打扮得美美的。

现在过年,洗澡可以在家里解决,就算是公共澡堂,过年期间也开放,所以不用非等着年前洗。新衣服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到头都在买衣服,过年时随便挑一件穿上就可以。人们对于新衣服的渴望也越来越少。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的味蕾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过于稀松平常,家里的平板电视不仅让我懒得上影院,甚至已经让我们懒得看电视节目……

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从食物、衣服、沐浴、看节目中得到的快乐,在物质丰富、高科技武装的今天,却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济宁民俗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京杭大运河沿岸“运河之都”的遗产保护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