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的绘画研究途径

2014-10-21刘旻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艺术史符号学主义

刘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掀起一股新艺术史浪潮,新艺术史是传统艺术史的变化与理论转型,具体表现在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是选择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一些方法与理论体系来研究艺术史,同时也将研究领域扩大到视觉艺术范围。诺曼·布莱逊即是这一研究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他以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作品,为艺术史与视觉艺术提供了新的阐释与理解方式。布莱逊在《符号与视觉阐释》一文的开篇即提到“试图概略地勾勒出符号学的绘画研究途径”,文中具体的分析了符号是怎样进入艺术阐释的,显示了以符号学的方式介入视觉领域的正当性以及必要性。

一 、感知、权力、符号

布莱逊在将符号引入到视觉阐释的过程中,是以符号对感知的取代为切入点的。而由感知到符号的转变则离不开对权力的分析,甚至可以说,符号取代感知的基础正是在于感知对于权力的排斥。

绘画记录感知的观点在于强调绘画是画家对存在感知形式的记录,绘画的形式则被当作感知的结果,这种研究方式被称为感知主义。在其进一步的研究中,感知主义结合绘画的形式与感知心理学,将艺术形式阐释为经验的结构化,并依据感觉中枢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感知主义的經典论述以对感知的强调来说明绘画是对感知的模仿,符号学的考察质疑模仿说则是以强调符号的重要性为依据。贡布里希可以视为模仿说理论的代表人物,而布莱逊的反驳也正是在分析贡布里希模仿说的前提下,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布莱逊对感知主义的研究方式作进一步的推论,这一推论主要针对感知因艺术家不同的传统而出现的多种不同情况。布莱逊引用了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之中的推论,并例举了其中乔托作画的过程分析来加以说明。乔托着手记录下人的面部表情时,传统就会使他想起一套特定的方法和图式来将其转录到画布上,通过想象早期受奇马布埃(Cimabue)影响的乔托在观察面部时怎样检验传统图式,来说明这种差异内容在实际上是如何进行弥补的。也就是说在乔托的作画过程之中,奇马布埃的图式必然不足以表现感知的发现,因而在乔托的画之中呈现的图式是根据感知的差异进行过修改的。在感知主义的这一阐释之中,所有的焦点都在于对成像过程的呈,画家的任务在于记录感知,同样的,观画者的任务在于接收这些感知。在整个成像的过程之中,视觉活动被限定在画家到观画者的线性关系之中,社会的权力的因素被排斥在外。在这一过程之中,感知主义的阐释没有给图像与权力关系的问题留下余地,而这一点正是布莱逊用符号学研究视觉艺术的基础。

权力对图像的干涉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布莱逊指出感知主义对权力的忽视,并不是完全否认感知主义在视觉阐释中对权力的研究。在视觉阐释中,图像的生成与图像的接受是两个重要概念,在现代艺术之中,两者的关系被文本的概念进行衔接。文本相对于作品来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与社会情境的关系。布莱逊的符号学研究方式认为,文本与所处的社会情境、社会结构之中的权力存在一种动态的关系。而感觉主义的阐释之中,权力被搁置在文本之外。为了作出进一步的推论,布莱逊在数学与阅读的过程里论证了符号阐释与感知主义的区别。例如在数学中,个人心中也许有一幅生动的某个公式的图片,但这幅图是一个公式而非一个简单的角度数的认识标准会成为个人对其数学应用的意识。个人理解这个公式与否的测试不在于对个人的私人精神世界考察,更不会将个人精神世界与其相对的这个公式的创立者作对比,而在于看个人能否将公式放入我常规的数学知识的背景中,在于看个人进行相关运算的能力等等,总之,是在于个人对公式的实际运用。这一论证的结论是个人认识图像的能力既没有涉及也没有必要依据图像创作者独立的感知内容。在此,认识作为一个符号概念被提出来参与到视觉阐释之中。布莱逊认为,“感知”(perception)和“认识”(recognition)二词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社会性,这样一来,感知形式上的绘画阐释就很自然地通过权力转换到符号上的阐释了。

二、“基础——上层建筑”

探寻将绘画作为视觉符号的内涵,必然要涉及到基础与上层建筑。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的层面,而要理解这种上层建筑就必须分析其存在的特定社会基础。布莱逊在此带领我们了解绘画的方式是了解绘画的基础,即“看谁掌管生产工具和财富分配,以及统治阶级的组成,这个阶级用来为其权力辩护的意识形态,然后再看艺术,作为其合法性和垄断性表象的绘画。”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布莱逊将艺术的制作过程放入社会中进行思考。符号作为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印记,与基础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基础决定了话语,话语又从权力获取形式再作用于符号。在这一交互影响发生的过程之中,符号通过参与作品的建构过程具有了社会的特征。

要充分理解与艺术品相关的整个社会实践,也即理解话语、经济和政治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则需要艺术史的形式分析。在这样的形式分析之中,感知主义将画家限定在独立的工作室之中,经济的决定关系在此只简单的表现为画家与赞助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一经济联系方式不是画家与外部世界唯一的链接。符号、话语、话语的权力在艺术史的形式分析之中是交替发生影响的。一方面表现为画家对话语材料的加工制作,然后将其作为对话语领域的改变再次放入社会领域;另一方面权力也随着资金流入画家工作室。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基础——上层建筑流变的过程之中,意义来源不是一个符号、一种话语、一个单一的环节,而是社会实践与艺术生产者之间的交叉互动。将意指过程看作是动态的,也就意味着将符号看作是社会事件。因此,一件艺术作品不再是一个符号,与艺术作品相关的整个社会实践才是符号。

三、社会领域的绘画

前面已经说过,作品的符号化也即是整个社会实践成为符号。在作品机制运作的过程中,图像成为社会话语的一种表达形式,进而又回到社会之中生成新的话语潮流。布莱逊所意指的话语发生的冲突并不在这一社会事件显而易见的事实性之上,而是在社会构成之中,《奥林匹亚》的意义在于将宫女与妓女并置,话语是从自身转移进入绘画与图像的,这也是话语事实性的发生。

符号学的任务不是去教导读者如何确定一个符号的意义,而是去引导读者突破符号本身的限制,突破艺术作品画框的限制,去寻找作品的意义形成过程。在对基础——上层建筑的研究过程中,符号学对基础、话语、权力的认识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下的书写者自己也与其所研究的文本是一个整体。

猜你喜欢

艺术史符号学主义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新经典主义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都是主义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