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

2014-10-21樊闽西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
关键词:建筑师符号创作

樊闽西

摘要: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以此,本文对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表达和传播进行了初步论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作品中的符号已经不再是建筑师主观的意念,而是一种客观物质实在,它作为中介沟通了发信者与受信者(即欣赏者)。在这里符号是被双方所共享的,尽管符号本身是客观不变的,但对于双方的理解而言,它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含义。因为二者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欣赏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有很大差异,并且他们的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等电不可能完全相同,带着这些差异进入传播关系时,自然在各自心目中对符号的意义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要使传播能顺利进行,要使符号真正被共享,就必须建立双方统一的公共信号库,在这库的范围内,双方各自的符号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吻合,得到一致,也就是说有共同语言。他们的共同语言越多。即双方对符号的理解越接近,作品被理解的程度就越深。在艺术欣赏中这就是产生了共鸣;交往才真正得以实现。假如说,一个非常欧化的建筑师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暴发户设计别墅,他的简洁自然的造型风格未必会为业主欣赏,而港台流行的廉价奢华之风倒反而对他们的口味。一方面建筑师与欣赏者应当努力相互接近,使得公共信号库中的信息更加充实。当然这不是说建筑师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降低作品的格调,而是在大众认知反馈信息的前提下,能理解和接受的一定限度内有意识地提高。随着交流的进行,不仅相互的理解能加深,总的水平(包括创作水平与欣赏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1 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环境艺术,用国际通用词表达,叫ENVIRONMENT DESIGN这里主要对DESIGN做一个解释:它的中文意思是意匠,(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者注)。就构思而言:意匠不仅传达概念,更要传达心念(涉及意向、倾向、意味),且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構思;就形式而言:不只是创造静态的、和谐的、必须的形式,更要创造活的,有机的、自由的形式。就形态而言:有意义的作品,每一个部分都有意味,诸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接体意味大于各部分意味之和。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其次,从建设环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 建筑(审美)信息中的三个小系统

建筑信息的传播系统中包含有创作,欣赏与反馈三个小系统,将它们放到整个传播的动态系统来看;可以得到更全面,整体和深一层的认识。

2.1 创作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信息到建筑师,二是建筑师到建筑作品。从创作心理角度来看,建筑师要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选择外界信息,并要~J55个人完整心理历程。整理后以作品的形式输出来,他用自己的作品同信息接收者进行交往,又在创作之前作为接收者获取反馈信息,所以有人把这种交往称为双向交往,并把它分为交往与前交往两个阶段。对建筑师来说,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翻阅有关情报资料,熟悉生活,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与甲方反复交换意见,征寻同类建筑其他使用者的意见等等。从中推测,研究大众的要求,为创作做准备的阶段,可以算作前交往阶段。在这阶段,他对大众的需求,审美趣味、习惯、爱好、倾向等越熟悉,创作出的作品就越容易为大众所理解。这种熟悉体验不是一种形式而应是长期不断的。

2.2 欣赏是同创作者共享符号的含义,它依赖于对建筑符号的掌握。并且欣赏是作为建筑信息传播这一过程的终端而出现并与欣赏过程和反馈过程相联的。欣赏者置身于特定的审美场之中(审美场包括社会环境及具体的欣赏情境),用自己的感官去接收审病态信息,把作品中的符号译解为个人的审美体验(即把这一艺术形象转换为与他的经验等相联的情感)通过这种体验才能与建筑师形成对话与交流,才算真正实现了建筑审美信息的功能与信息传播的意义。

2.3 反馈系统是指某种行为的结果又返回影响自身的系统。反馈有正的或负的,前者是起强化作用的,后者是起减弱作用的。把反馈放到传播过程中来,不难看出其重要作用。传统美学中把创作看成是单向的作用与影响,而信息计论学则把它看成是双向的,既有正向作用力也有反向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即是反馈的作用,它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时时修正与制约着创作活动;它以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以及对建筑作品的社会反应等内容,形成一个参照系,新的创作只有在这一参照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超越了这一参照系统或与其脱离开来。尽管作品本身有许多优秀的审美素质,但从社会学角度来评价,它是失败的。因为它得不到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的应有的反馈。也就得不到他们的共鸣,而且就建筑学科来说,这种超越朝代的建筑作品实际上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建筑它到底不是一门纯艺术,而且由于其实用方面的价值,它必须为同时代人服务。

3 建筑信息的传播过程

最初的建筑创作是为自己而做的,当建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建筑师的创作基本上就成为别人而做的了。建筑创作一定是为人服务的它不能像某些艺术作品可以由艺术家关起门来孤芳自赏或过若干年之后才为社会所知,即使一般艺术家们也不愿自己的作品不为社会承认。因此,建筑师要用自己的作品与大众交往,为人们所使用,所欣赏。

建筑作品一经创造出来就成为一个社会产品,这就意味着它已经从创作系统进入了欣赏系统。建筑师的观念与构思在此实现了由观念到符号的转化,这是一个质变过程,带有信息的符号系统成为新系统(欣赏系统)中的有机元素。因为没有这一物质媒介来运载信息的话,人们是无法直接认识建筑师的主观观念与构想的,也没有欣赏的对象。

在传播过程中,发出信息的人首先是处理”原始信息”,加以组织,做成符号将信息发出,接收者注意到这些符号以后。用感官抽取部分加以处理,并作出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反馈的作用。反馈是信息的回流,信息发出者可以通过反馈信息知道传播的成败。

猜你喜欢

建筑师符号创作
Jazz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小小建筑师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