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副中心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思路
2014-10-21黄静
黄静
摘要:流溪河在临近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条件下,如何整合各村优势资源,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村与村之间联动发展的思路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研究城市副中心地区旅游资源一般的乡村如何发展旅游业是本文的立题所在。针对流溪河两岸村庄发展现状就资源特性,笔者从“美丽乡村”建设的视角出发,着重探索城市副中心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思路。
关键词:流溪河沿岸;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联动发展
一、溪河沿岸“美丽乡村”建设背景
广州市建设花都副中心的提出将花都区建设成广州特大型的高端城区,包括空港枢纽及装备制造业等,同时也提出加强花都区旅游业、会展业等服务业对广州的贡献,一系列的产业及旅游项目的落实,将直接推动花都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花东镇临近空港,交通便利,旅游业也迎来发展的机遇,流溪河沿岸具有山、水、林、田、古村落五大特色资源,但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农耕为主,城乡统筹缓慢,产业结构亟需调整,流溪河沿岸村庄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通过流溪河沿岸旅游规划整合各村落的旅游资源,借助流溪河绿道的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村民收入及提升村庄环境品质。
二、流溪河沿岸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通过研究花东镇流溪河沿岸发展旅游的优势及问题,从而得出流溪河流域旅游发展的价值及问题分析,进而针对该地区的核心价值提出其发展目标与定位。采取村村联动旅游发展思路,整合各村特色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立近期实施项目库确保流溪河沿岸旅游发展可实施性。
三、流溪河沿岸旅游特色资源分析
流溪河沿岸具有山水、农业、文化等良好旅游资源。山主要体现为流溪河沿岸有许多高低错落的低山丘陵,水则指流溪河沿岸地区水网密集,并有许多池塘,农业方面花东素有“花都粮仓”之称,形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果蔬种植、花卉培植等产业,同时该地区还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总结得出主要三大特色资源:
●山水资源:流溪河流经规划区南部,支流在内部呈网状分布;规划区内还拥有高低起伏不大的山地。
●农业资源:花东镇流溪河沿岸拥有杨桃种植基地,荔枝园,莲藕种植基地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
●文化资源:规划区内保留有规模较大的历史建筑群落;布局建筑建于明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四、流溪河沿岸村庄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港头村及水口营村得古民居群及传统文化资源;
●毗邻流溪河及省绿道2号线,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农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廉
(二)劣势:
●旅游资源特色不强,与周边乡村差别不大;
●可以利用土地有限,现状大量的民居及基本农田;
●旅游服务设施缺乏,旅游产品供应不足,旅游业发展属起步阶段
(三)机会:
●珠三角休闲旅游的需求旺盛
●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可带来设施提升及环境整治的机会
●花都副中心建设带来休闲旅游发展的机遇;
●交通设施建设带来区位条件的改变;
(四)挑战:
●花都区内部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旅游发展的思路未定,发展动力未明确,住宅用地紧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情况堪忧;
小结:通过SWOT分析得出流溪河沿岸村庄发展的核心问题集中体现为旅游资源一般的城市副中心外围乡村独立发展旅游业存在一定困难,旅游效益不高,可采取村村联动发展思路,整合优质资源联动发展旅游形成地区规模效益,提升旅游品牌。
五、流溪河沿岸村庄发展策略
(一)塑造大众、乡野、生态、体验式的旅游度假形象
城市副中心外围地区的乡村应为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生态自然的游憩空间。水口营村、港头村等流溪河沿岸地区的乡村应利用自身资源,抓住市民对无公害食品及乡村生态休闲的需求,保护古村落及巧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二)定位依托广州都市区,面向中薪人群
流溪河沿岸旅游发展定位:花都东北部都市农业体验基地、广州市乡村生态旅游体验目的地、市民周末“两天”休闲旅游主要目的地。
村庄发展定位:把港头村、水口营打造成为都市农业体验村及花都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村。
(三)功能与布局——依托现状,整合村庄资源,塑造品牌
通过各村各户各自耕种、大量基本农田,无边界联动发展形成都市农业园,进而塑造品牌,提升该地区的可游性。
(四)项目植入——整合民居、农园,凸显岭南特色及山水风光
结合项目统一改造特色村居、农业,要求各村风格统一,主要凸显岭南特色及山水风光等地方特色。
(五)农田变农场,引入都市开心农场模式
利用杨荷村和莘塘村的优质良田,开发体验式生态农场休闲项目。区内设立适量的农家乐,修葺田间小径,开挖鱼塘,为都市人提供亲自采摘农产品的场所,让游客在农田中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六、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确定原则
(一)强调发展型生态观,以生态条件为依据确定开发项目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生态格局分析,根据对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划分为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开发建设区,作为该区域生态保护管制和产业发展布局的基础。
●严格保护区:主要是极高、高生态敏感性区域,对维持区域生态格局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性保护利用区:主要是中生态敏感性区域,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密度计建设方式,保全生态与文化的原生性、保护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完整性。
●引导开发建设区:主要是低生态敏感性区域和极低生态敏感性区域,有一定的开发基础,结合整体旅游策划,对各片区发展进行引导。
(二)依托名木公园及农田建设花卉名木游览观赏区
种植沉香、花梨等名贵树种,百万名贵林园,生态松涛林海,造福子孙万代。
多种色彩艳丽的鲜花组成七彩花海,专业化种植、产业化操作;设多种林海花园相关主题活动(包括园艺与花艺等工作坊、主题展览等)。
七、流溪河沿岸村莊旅游开发模式
注重项目策划,通过政府主导、引入投资、社区参与,实现1+1>2的集成与协同效应。
开发模式创新——村民参与、共同创业、社区发展(不局限于引入开发商的模式,主要依托村民)。
注重项目策划,通过村委主导、统一规划、村民参与、社区发展的模式,实现村民收入提高、设施完善、的目标。
综上,针对城市副中心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通过采用联动发展模式,重点通过整合各村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落实地区旅游项目,具体整合体现在以下两点:
●以旅游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以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紧扣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重点关注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助推旅游业发展。
最终实现以资源定策划、以策划定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推动地区旅游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村民收入及提升村庄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王起静.旅游产业经济学[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85-88.
[2]严贤春.生态农业旅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4-87.
[3]杨达源.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