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商业建筑疏散设计

2014-10-21范静娟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

范静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型复杂的商场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大型商场由于人流较多,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很重要。本文根据某城市的工程案例,对大型商场疏散设计的难点及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型商场;疏散设计;亚安全区

一、我国大型商业建筑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由自给自足发展到以物易物,从而产生了商业。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形式”,它是物品交换发展到简单商品流通后才产生的。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出现了商业空间。北宋时期,商业活动更为开放、自由,而商业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也相应成熟,出现了连片的商业街与“门廊式商店”。并带动了城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把经销各种百货全盘西化的“百货公司大楼”形式引入中国。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缓慢,商业建筑的形式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变化。直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才有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近年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的兴旺发达,推动了商业建筑的发展。特别是大型商业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大型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的出现,给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型商业建筑以多层居多,也有个别属于高层建筑。这类建筑物占地面积很大,一般都在上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特别大的可达几万平方米,甚至数十万平方米。此类建筑功能多样,平面布局复杂,人员密集,有些大型商业建筑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甚至可同时容纳“主力店”、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和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成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此类综合体具有面积规模大、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等特点,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扑救难度及财产损失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现代消防设施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独特性。

这类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的合理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惨痛的代价告诉我们,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要求及规范必须严格遵守,能让人们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二、建筑概况

某大型项目地下1层,地上3层为商场,商业总建筑面积159761m2,局部办公所用。地下2层由车人防工程组成,地面设计11个下沉广场。地面道路处设计很多天井,-6m标高,商业部分布置消防车道,消防车可由车道直接进入,主要道路与地面道路相对应,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设计,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消防疏散设计难点

该建筑内的店铺大部分由100-300 m2的小商铺组成,-6m标高处的地下1层商业街区域由于建筑进深较大且店铺分散布置,特殊的建筑形式导致其难以按照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存在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等问题。

商业街区域由于建筑进深较大,而且店铺分散,难以按照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存在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等问题。地下1层南北对称,南侧区域建筑面积78655m2,设计疏散宽度为183 m。按照规范要求疏散宽度应为351m,疏散宽度为规范要求的52%,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 3. 17条的规定。疏散距离过长:该建筑地下1层商业区域的人员疏散采用如下策略:(1)商铺及超市内的人员由疏散门及公共走道区域疏散至由消防车道及下沉式广场构成的中间区域;(2)通过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露天的天井区域的敞开楼梯、封闭楼梯及疏散走道入口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地下1层整体疏散示意图如图1所示。地下1层商业区域最不利点到疏散出口的距离为45m,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3条的规定。

四、设置“亚安全区”解决疏散问题

为解决该工程地下1层面积过大,以及由此导致的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的消防设计难点,笔者认为可通过将地下1层区域的下沉式式广场、设置露天天井的疏散通道及其连通区域作为“亚安全区”,然后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分析进行解决。

(一)实现“亚安全区”的条件

(1)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应无固定火灾荷载,该条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火分隔和严格的消防管理来实现。下沉式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和固定家具均应采用不燃材料,禁止在下沉式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布置固定火灾荷载并限制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的商业活动,禁止在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布置摊位、展台,使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无固定火灾荷载,使发生火灾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2)控制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周边店铺区域的火灾烟气不进入“亚安全区”

该条件可通过合理的消防设计实现各防火单元的烟气不进入室内及步行街通道区域,即使下沉式广场及疏散区域周边商铺内部发生火灾,烟气溢出进入通道区域,也能由天井及下沉式广场处的开口迅速排出,不会对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的人员造成危害及影响疏散。首先,下沉式广场及通道区域周边的店铺内部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机械排烟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在单元内,不会溢出进入下沉式广场及通道区域。对于大于300m2,的店铺与通道区域间采用防火墙、特级防火卷帘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小于300m2的店铺与通道区域间采用Central WS型自动喷淋系统保护的防火玻璃分隔;店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0h的实体墙分隔。其次,在由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分成的店铺区域,单个区域面积不大于2万m2,区域内部通过合理有效的分隔形式,保证某一店铺发生火灾时不会蔓延至周围其他店铺,进而造成“火烧连营”的严重后果。地下1层防火分隔如图2所示。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可实现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本身无火灾危险,同时也不会受到其他区域火灾的影响,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即“亚安全区”。

(二)消防安全措施

为保证下沉式廣场及疏散通道区域“亚安全区”条件的成立,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禁止设置商铺、展示等,禁止进行任何商业活动。(2)下沉式广场即疏散通道区域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和固定家具采用不燃烧材料。(3)为防止电气火灾造成的影响,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的动力电缆、消防电缆采用矿物不燃型电缆;消防电缆布置在电缆沟、电缆井内采用必要的防火保护措施,并与其他电缆分开布置,必须布置在一起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照明电缆等其他电缆最低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4)根据负荷运行情况和线路敷设的环境因素,装设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在树干式配电回路出线端、放射式配电回路出线端或进线端、有可能产生过热性故障的配电设备和线路的主要接驳处。在主要电缆竖井、电缆桥架内设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动态监测电缆的温升,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5)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回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温度为68℃的快速响应喷头,周边店铺内采用响应温度为57℃的快速响应喷头。店铺区域内部及店铺区域的公共走道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控制火灾在店铺区域内部蔓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可以将店铺区域的火灾控制在很小的规模,天井处的自然排烟口以及走道顶部机械排烟系统能够保证即使通道区域发生小规模火灾或者店铺发生失控火灾时,其产生的烟气也能被迅速排出,不会对通道区域人员造成危害。通过以上措施,防止烟气及火势蔓延进入通道区域,并防止火势在店铺之间的蔓延扩大。(6)精品店作为防火单元,建筑面积一般不应超过300m2,大于300m2的精品店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采用不燃材料,固定家具、隔断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7)选取纵横两条通道作为主通道,增加主通道的宽度,店铺与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间及店铺区域内部店铺与主通道区域之间采用Central WS型自动喷淋系统保护的防火玻璃进行防火分隔,依靠Central WS型自动喷淋系统延长火灾时防火玻璃保持完整性的时间,防止火灾蔓延,保证通道在火灾条件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出店铺区域。该系统喷水强度不小于 喷水时间不小于3. 0h,且必须充分保证Central WS型自动喷淋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开启的及时性;同时,需合理地布置Central WS型自动喷淋系统,避免玻璃表面出现盲点,确保防火玻璃能完全被浸润,不得设置影响在玻璃表面形成均匀水膜的橱窗、横框等设施。玻璃墙上的门应为玻璃门或能阻烟的其他材质的门。门应能自行关闭,或者在感烟探测器探测到烟后联动自动关闭。精品店的门平时可采用电磁门(常开),电源引自非消防电源,火灾时切断非消防电源使门自动关闭。(8)精品店内应设置机械排烟,排烟量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9. 4. 5条的规定。(9)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引导疏散。(10)下沉式广场及疏散通道区域内不应设置任何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地面或墙面应采用智能疏散指示标志系统。(11)店铺内经营商品应符合《人民防空土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一2009)第3.1.6条的规定,不经营危险性较高的商品。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型商业建筑也会越来越多。而且商场是人流密集之地,如何快速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是疏散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笔者根据工程实际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即在严格控制内部可燃物、做好与周围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加强疏散指示标志、保证通道疏散通畅性等措施的前提下,室内步行街可以作为火灾时人员逃生的临时过渡空间。由于室内步行街在火灾过程中保持相对安全,但是又不同于防火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区域概念,因此称为亚安全区,其定义为,在建筑内部划出具有较大体量和空间高度的区域范围(如室内步行街),在此区域范围内,通过对内部可燃物进行控制,并与周围邻近区域之间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控制火灾和烟气侵入区域内。由此,为人员疏散逃生提供暂时的过渡空间并为消防扑救力量侦察并展开火情扑救提供暂时安全的场所。

结果表明大型共享空间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安全,可以视为人员疏散的"亚安全区",并为消防人员侦察扑救火灾提供暂时安全场所,设置"亚安全区"是解决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难题的一种有效思路,从而实现消防设计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蔚,张和平,徐亮,等;大中庭建筑的性能化防火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6(7):48 =49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付晟君. 浅谈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7)

[4]邹晟红. 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系统设计探讨[J]. 广东科技. 2008(02)

[5]李桂芳,赵伟,韩蕾. 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06)

[6]张军,阮传生. 大型商业建筑疏散问题的探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