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
2014-10-21黄瑞闯
黄瑞闯
摘要:随着城市污染的加剧,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以及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日益加剧,它极大的威胁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方式,只有用生态的理念去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真正做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地对城市生态进行规划,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当下,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生态环境在恶化,虽然局部在进行改造,但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等现象。另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財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当前的生态经济指标和预期的发展。
1.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综合分析,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1)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2)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经济,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3)市场压力: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负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为了改变日益恶化的环境形象,应当采取刻不容缓地行动,迅速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内容
2.1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2.2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1)规划内容包括四个层次:A、新生环境的自然属性,即城市的区位,地势气候等,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层次,包括生态位的趋势、开拓、竞争和平衡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能、物尽其用;B、社会功能属性,主要指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结构,包括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城市有机体的共生能;C、历史文化的内涵属性,考虑到城市历史文献的延续,指在增强人的历史文化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为;D、管理和规划意识属性,重在提高全民规划意识和加强规划管理机制,保证规划按计划分期实施。(2)规划内容要点为:A、新生环境的自然条件;B、区域经济分析及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力布局和功能的匹配;C、城镇的合理体系和职能的合理搭配;D、适宜的城市规模及环境容量;E、有机完善的城市形态及适度的土地利用和合理的功能结构;F、绿化系统及生态保护和区域的涵养;G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无污染处理及环境污染的防治;H、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I 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J 完善的管理机制。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路径
基于对以往城市的建设经验积累和理论的探索,规划梳理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生态城市建设系统构架由5个层次构成,上一个层次的提出是构成下一个层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构架以此逐层递进,将消减生态危机,使城乡建设逐步回归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上来。
3.1目标层:“低碳”、“生态”、“绿色”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立足国情,引导城市以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最大限度的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来建设和发展。这既是当前切实可行的缓解发展与生存矛盾、优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路径,也是中国在席卷全球的生态危机中领导这场“生态革命”的责任。
3.2理念层:真正确立“人本、协调、创新、可持续”的政府治理理念
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生态问题已成为涵盖整个城乡的区域乃至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生态城市的生态不单单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它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和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关系。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城市生产要素及其资源优化配置方式,还是城市功能和空间,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坚持“人本、协调、创新、可持续”的治理理念,并以此为基本准则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全过程。
3.3技术层:全面、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作为保障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的开发、节约能源的建筑设计,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和碳的低排放的循环经济、污水和固体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生物多样化、城市生态规划等。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全面、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作为保障。不但应重点研究绿色建筑、低碳能源使用、绿色交通、循环经济、水生态系统、废弃物利用和绿色基础设施等多种复合技术体系,还应大力研发低成本、高回报的低碳适宜技术。
3.4执行层:制定政策、创新思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公众参与
(1)制定政策:定制合理的生态建设政策,修改完善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从城乡规划关键要素土地、设施、建筑等方面对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进行修编。
(2)对接规划:主要通过生态建设目标、理念和技术手段,指导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和项目设施,从土地、设施、建筑等城市建设关键要素入手,强调与不同层次的规划对接,即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等不同规划阶段对接。
(3)转变方式:生态城市建设还反映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应通过开展系列的宣传教育、示范评选、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广绿色生态的理念,形成集约、智能、环保和健康、文明、节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发挥合力:生态城市建设要以资本为后盾,应充分发挥整个社会的合力,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可通过政府扶持、民间融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环保节能产品。
(5)搭建平台: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有条件、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成熟、适宜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应向国际输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城市向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要加大园林绿地规划力度,除城市应有的公园,苗圃,防护林等外,还应规划诸如郊区森林公园、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宽型的环境林带、大面积草坪等绿化并将一产生产中的农田地景引入城市中,共同构筑立体交互、网状联接的点、线、面的三维绿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志靖. 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J]. 才智,2009
[2] 刘宇衡.谈生态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3] 李文辉.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