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天梯茶庄这里只有一种茶

2014-10-21潜山小道

城市地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茶庄庄主大红袍

潜山小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茶馆便是个微观社会。

人们在茶馆中交换生活与社会意见,有的在茶馆中对弈,有的在茶馆中谈生意,有的则谈论私事公事甚至国家大事。说到重庆,茶肆向来不少,有市井间的大碗坝坝茶、有商圈里的英式红茶店、还有棋牌茶馆、功夫茶室,不同的茶肆收纳着不同阶层的茶客。但当一个茶馆去除了社交性的功能,只为喝茶、耍茶、论茶,且这茶馆仅有一种茶,这样的茶生活近乎于道。

上天梯茶庄有一个庄主,视来者皆为客,邀人茶前上座,奉送于案前形容于口中的,只有一泡武夷岩茶。

自古禁宫深锁的“国色天香”

重庆是一个有茶史的地方。早在唐代,茶叶就已遍植重庆。宋代时合川的水南茶就与峨眉白芽、雅安蒙顶齐名了,而开县的龙珠茶更是成了当时的“龙茶贡品”,在宫中是御用饮品之一。而重庆的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民国,其茶馆数量超过了以休闲闻名的成都。沙坪区、磁器口遍布茶肆,处处皆因人满而置客于门外竹椅木凳上。老茶馆主贩花茶、沱茶。而价格昂贵的龙井、大红袍、铁观音等品种,只有极少数的大型茶馆才备有些许。

时至今日,或是交通便利或是商业发达,重庆的大多茶客才得以将视野放诸天下各种名茶。收藏陈年普洱、品啖清明龙井、玩赏茶器、研习茶案功夫,成了当代重庆“茶博士”们的日常。只是有种茶,让茶痴求之而不得,闻名已先醉。这种茶现当下产量稀少、赝品横流,所以少有重庆茶客问津。那便是自古禁宫深锁的“国色天香”——武夷正山,生于岩沙中的“大红袍”。

正山“大红袍”古来稀有,民间难闻,一直只作贡茶。民国时期,蒋介石曾派重兵驻扎武夷山,保護山中茶树。奇货可居,上天梯的朱庄主因这武夷正山大红袍,使得上天梯茶庄在重庆名闻一方。

上天梯少年庄主亮奇货

因为珍品而寻来上天梯茶庄,私下以为庄主不是鹤发童颜的怪老头,便是心广体泰的富豪,哪知在茶庄门前来迎的是一翩翩少年。

“请进”,朱庄主瘦瘦高高,戴眼镜白衬衣,扑面而来的是儒雅之气。一问才晓得,庄主年方三十。进得堂屋,一个整块实木做的茶台置于正厅,可供十人围坐饮茶。置物架上全是各色锡茶罐,对面壁挂板上摞着形形色色的陶瓷茶器。内厅由竹席珠帘隔断成几间大大小小的茶室,壁上挂着有字画,案上铺有绢帛。茶庄布置得用心而不铺张,平常又不平凡。庄主让我在茶台前随便坐,知道我为大红袍而来,二话不说,起身取来几个锡罐摆放在茶台上。

“我们这里,和别的茶馆有点不一样”,朱庄主说,“我们这儿只有一种茶,那就是武夷正山上的岩茶,因为我们家与在武夷山景区里面的茶农们熟识,所以我每年都会得到这些武夷正山中生的岩茶”。庄主打开一个锡罐,让我闻闻茶叶的味道,罐内散发着近似兰草的厚醇幽静的气息,“这就是正山的大红袍,非常稀有。虽然市面茶厂都有种植和生产大红袍,但都是南橘北枳。只有武夷正山生长的大红袍,才是珍品。”他脸上泛出一丝得意,又打开另外几个锡罐让我依此细嗅,重者带有肉桂般馥郁,轻者带有水仙般的清甜,分为“金骏眉”、“肉桂”、“水仙”几个品种。和闻名一世的“大红袍”一样,它们同为武夷正山的岩茶。只是武夷正山中岩茶生长的位置、光照、岩沙砾堆的不同,才产出了性味形态各异的数种茶叶。

“整座武夷正山年产只有两百来斤岩茶,当地人自留一些,剩下的才分售全国。来,我来弄一泡,咱们好好尝尝!”朱庄主知道我是“闻茗”而来,非但不吝啬地亮宝,还让我大开“舌界”,实在大方。

在上天梯茶庄以茶论茶

一叶陶杯垫上,白瓷杯中是紫金色的茶汤。近而嗅之,其韵味难以言表。细嗅下来,有叶本、异果等味,原来这就是真正的大红袍的味道。“之前没闻到过这样的味道吧,这正是正山大红袍,多道工艺后未失原叶本香,炭焙味几近于无,这一款我把它命名为‘元。”庄主细品慢啖地给我讲道。

入口下舌,茶汤醇厚,舌上有酸果滑过的余韵。奇妙的是,茶汤入喉之后,感觉却像一直留在喉舌上一样,久久不去。庄主说:“你感觉到‘如鲠在喉了吗?这正是岩茶的喉韵。”

两盏之后,茶劲儿就上来了,轻飘飘的有微醉感,大有“两腋清风生,我欲乘风去”的意思。这叫我非常惊讶,醉茶这事我倒是有过一次,没想到这“大红袍”仅仅两盏,便叫我有了醉意。茶台边的茶客把茶点推到我面前,笑问这茶妙是不妙。

更妙的是庄主冲的一泡“水仙”。前三泡幽香,三泡之后茶性平和轻缓。庄主见我品得仔细,便给我解释:“‘水仙是岩茶里最注重‘水韵的一种,所谓‘水韵,就是茶味不浓,却茶韵长留。这是‘水仙的妙处”。

的确如此,水仙泡过七八次水后,汤色渐浅,茶韵却依然未弱半分。曾觉得沱茶、普洱这类全发酵茶味浓最耐泡,可到了六七泡后,茶的苦涩味倒是在,茶韵却已经散去了。

朱庄主说:“来,兄弟,你这么尝一下试试,这一杯不是茶,是水”。

我不知道庄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小心地尝了一口杯中的水,咂嘴品味。没有了茶汤的苦涩味,这水回味却依然甘甜,这是什么道理?

庄主笑道:“我给你破个疑吧,所谓茶韵回甘,不是茶本身的甜,而是茶对味觉的刺激。‘水仙能在白水中留下茶韵,是因为水仙吸附性好,已经渗入了味觉。这就是为什么喝白水依然甘甜的道理了”。

重庆茶客的私享地

不知道是上天梯茶庄因为岩茶而名,还是因为这位精于茶道茶艺的少年庄主而名,上天梯茶庄常有茶客光顾。这个地方还是重庆的茶叶品鉴中心,庄主也经常亲自带茶参加全国“斗茶”大会。庄主自豪地说“上天梯的正山岩茶,日只品一味,也要一年时间才品得完”。庄主意气风发,茶好道深,也正是合了茶庄“上天梯”的名号了。

正因为大红袍矜贵,茶中又内涵丰富,所以上天梯的茶客都非富即贵。然而他们身为上天梯的门客,在这茶肆之中无一不毕恭毕敬。甚至有年长富有的茶客听说朱庄主去武夷山参加斗茶大赛,甘愿为其作驾驶员,只为一瞥各种珍奇岩茶。当我拜访品茶、论茶时也有茶客不时来电垂询,是否又有新货来重庆,有的话当即便来采买。

重庆茶客们由生活在茶馆到开始茶生活,也就是短短百年内的事情。天下茶叶也有千百种,茶客所好也是各有异同。但有个道理似乎从未变过,茶道不在于茶,而在于饮茶的人。在重庆有一群喝岩茶的人,在上天梯茶庄,怡然自得。

猜你喜欢

茶庄庄主大红袍
小鞭炮
清闲
晋商渠氏长盛川考略
神秘的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
大红袍,状元的救命茶
御剑
鸿德茶庄
我所看见的美好
茶庄里面开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