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课堂精彩起来
2014-10-21马志刚
马志刚
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其实在国外早就有了微课的雏形——翻转课堂,在国内,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听课所得与比赛所做,谈谈对微课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两“案”双管齐下,显现设计的精彩
平时上课前,一般是教师提前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对所要教的内容写个教案,然后到课堂中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写教案的过程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微课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还要进行学案的设计。也就是说进行微课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全方位的预设。因为微课,是为特定学生进行的讲解,这个(或这批)学生可能是优等生,可能是学困生,那么讲解时就会调整设计,如何让优等生与学困生都能掌握学习的内容,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学案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两案双管齐下,才能让微课设计更显精彩。
如:马老师上课时就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份学案,上课伊始,教师讲解学案中的要求,学生手持学案,认真学习学案,根据学案的要求,先了解这节课该做哪些事,这些事是按什么步骤进行的,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学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直到学会这些内容;最后学习完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这些知识。由于在课前教师充分备了学生,充分考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梯子”,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或障碍后而取得的学习的新收获,对学生的成长有效推进有着很大的促进。
二、循序渐进学习,彰显自主的魅力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理论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如何去理解和消化新学的内容,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其自主性。这样”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如:马老师的课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学案,为学生制作了好几个微视频,学生根据手中的学案自主地学习,就等于学生上一节课不仅有马老师,还有“电脑老师”对你进行帮助。在课中,遇到不懂的先请教“电脑老师”, 让“电脑老师”来帮助你弄懂这些所要学习的内容, 从“电脑老师”的讲解中明白知识点,把握重點,掌握难点,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习中来,在练习中巩固自己从“电脑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如果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多次请教“电脑老师”,让它重复讲解,直到自己听懂为止。
三、进行抛砖引玉,突显引导的作用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导”字上,但导代表着教,导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教,导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导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但导不能放任学生漫无目标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评判者。
如:马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好手中的学案,教师对学生手中的学案作一个大概的讲述,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和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学习途径及学习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按原计划进行学习,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是指导者,可以大范围地进行指导,也可小范围地进行指导,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化整为零,每个视频虽然只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但结构完整,内容讲述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最终让课堂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