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貌教学法”在“增值税”教学中的应用
2014-10-21谭凤田
谭凤田
【文章摘要】
增值税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当属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职学校中尤其如此。本文试图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结合现行的教学计划,利用全貌教学法将零碎出现的增值税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给增值税教学提供建设性参考流程。
【关键词】
全貌教学法;增值税;中职学生;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期缴纳增值税。
1 中职学校增值税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现行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增值税”内容繁杂,诸多课程涉及增值税内容,比如最初的专业课程《基础会计》中会出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简单的应交税额计算;接下来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章节出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收入”章节出现视同销售行为产生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的《财经法规》课程里出现的增值税简单计征;《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中零售企业频繁使用的价税合计的分离;《税法》课程中主要涉及的增值税征收管理等。这种现状带来的问题如下:一是学生直接感觉是增值税太难学,内容太多且零碎出现,混杂不清。二是教师教学中以课程为本位,无法管窥全豹,缺乏系统性结构化呈现。三是可能出现此教师与彼教师因为立场不同着重点不同而产生的对同一知识点的见解不同。四是会计与税务脱钩,在學生的知识架构中,会计分录归会计分录,税务征管归税务征管,原本融通无阻的同一事件被分离为井水河水。
2 中职学生特点
一方面,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成绩优秀者依然首选升高中考大学,文化成绩稍落后的或者家庭经济实属困难(多为家庭文化氛围欠缺)的才进了中职学校。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本身形象思维占上风,逻辑思维能力显欠缺。将不同时期内出现的知识碎片系统化结构化,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逻辑思维欠缺的中职学生来讲实属勉为其难。第三方面,中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良好。如能将某一知识点形象化展示,他们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3 全貌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与现行教学计划,为解决增值税知识点的结构化系统化,有必要引入全貌教学法。全貌教学法将零碎混杂的知识点,按任务导向流程,全貌展示某一事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结合增值税教学看全貌教学法的特点:一是任务导向流程,引导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增值税相关业务的处理;二是立足点高,引导学生跳出某门课程的局限,站在一高点“俯瞰”增值税;三是由点成面,学生学习相关课程之后,在最后会计实训课程中导入增值税这一专题,系统化增值税;四是以框架图或者树形图的形式展示增值税全貌。
4 全貌教学法在增值税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自我身份。“我”是一名会计人员,涉及增值税的业务可能有哪些?
比如主动思考到所在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业务完全两回事,好像一颗树上的两枝桠。比如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依据是?这足以引导学生思考增值税明细账、增值税相关记账凭证和增值税发票等。
其次,将事关增值税的相关“实物”和案例带上课堂。比如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增值税缴纳的最源头凭证)、增值税发票、记账凭证、增值税多栏明细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甚至包括企业的财务专用章、公章等。对于以实务操作为教学主线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讲,这些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全貌教学法是要想办法将这些“珠子”串在一起,增值税这一知识点便系统化了。
第三,根据“不成形”的案例,引导学生自己描画增值税框架图(或者树形图),素材便是已经学习过的各门课程,其中的知识点便是解决“交叉点”实际问题的答案。案例与框架图是同步形成的。增值税框架图如下:
一般纳税人形成一套案例计算分析题,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交叉点的走向标准。小规模纳税人另成一套案列计算分析题,小规模纳税人的业务处理就相对简单。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财务与会计应试指南.人民出版社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丁元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立信出版社
[4]程运木.企业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基础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