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10-21孙焱杰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

孙焱杰

摘要: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命题,对高等学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且具有实现的可能,二者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全员育人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095-03

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应对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战略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响。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愈来愈激烈、愈来愈复杂。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观念,在某些方面甚至取得了“普世价值”的地位。高校历来都是思想文化交流、激荡的前沿,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所以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阵地,使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前站稳立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进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2.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政治信仰、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当前,我们正处在物质大发展、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应当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还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3.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國家,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的硬实力,也要发展自己的软实力。就是要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成效。我们要构建全国人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又是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冲突的重要精神纽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关键,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用马列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最大限度地达成思想共识以及统一的行为规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科学解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集中表现在:

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我党的最根本的立场,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人才思想阵地,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洞察力,正确认识并主动分析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2.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核心,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相吻合,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全体人民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这个共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坚定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事业的力量源泉,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价值追求方面相契合,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来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己任,使大学生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切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4.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在价值判断方面完全一致,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大学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践行者和传承者,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以此作为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日常思想和具体行动。

三、注重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根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观点、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机制,探索新路径,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1.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在大学生头脑中自发产生,必须及时、有效、正确地进行“理论灌输”。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当务之急是进行教学改革。一是要优化“新四门”课的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系统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怎样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在承前启后中持续向前推进的;增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注重挖掘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中培育和弘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用典型事例感染大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主题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等,营造教师潜心教学、学生“我要学”的氛围。三是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像等形式综合表现教学内容,使平面的知识立体化,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实质上也是一种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个别高校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传播和蔓延倾向。

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于“育人”的根本宗旨,显示丰富多彩的文明气息。一是要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努力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精神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校园,尤其在标志性建筑中,更要彰显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二是要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着力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通过抓教风,促学风,突出加强教师的爱国、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校风校训、校园标志符号的宣传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电子显示屏等媒体,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同时推动良好班风、系风、院风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日常化、生动化。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样文化需要。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娱乐之中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

3.注重社会实践,发挥感性体验作用。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要面向社会,教学要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关键就在于參加社会实践。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时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要逐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将之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之中。二是要善于抓住党和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的开展,组织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大学生到社会、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使理论内化为思想素质,外化为实际行动。

4.树立“全员育人”“全程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全体教育者都发挥作用,实现“全员育人”的整体效应。高校领导在思想上要时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带领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保证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重任;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既是高校教师又是高校管理者,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高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所透视出的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理论的认可程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既潜移默化又印象深刻。同时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渗透到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各门课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挖掘和利用各类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2-12(9).

[3]李文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青年[J].求是,2007(9):3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4.

[6]包雅玮,洪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党校教师在“两学一做”中的导向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