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10-21任义娥
任义娥
摘要: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中等职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构建工作岗位需求和学习内容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创建工学相结合的实训条件,强化校园内部的实训基地的各项工作建设。
关键词: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强烈呼唤职业教育加大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因此,“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成为了中职教育的最强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各中职学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在近些年是在飞速的发展中,但是在实际的工作需求中一线的专业工作人才非常的缺乏的。按照目前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到2015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200多公里增加到500多公里,同时,如果按照每公里需要80多名的各类型工作人员来计算,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未来7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3万多人,各个中职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瞄准大跃进契机,专业设置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管理组织探索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教学模式突出理论学习与顶岗实践深度融合,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在校企两种场所的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和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发展紧密结合
对于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专业建设的任务就为是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主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加以体现。同时,专业定位也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该校通过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紧密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依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本土化人才入手,寻求与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和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合作途径,共同探索专业定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密切联系不同区域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形成了拥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专业。
二、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
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来说,专业建设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开展顺利,取决于学校能否吸引合适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能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通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校积极主动地与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和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典型的原则和做法是:依托企业优势,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校教育教学功能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使本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方向更加适合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考察学生,完成对人才的择优招聘等各项工作。同时,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选择能够缩短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甚至能够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中完成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工学结合得以顺利进行。
该校在与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和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的过程中,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最具特色的突破,学校方面和企业方面共同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后由企业方面按照协议安排要求学生就业。随着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举措也进一步积极推动了与其它交通行业的合作关系,主动开拓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的途径。
三、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定位实现了“无缝结合”。
该校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邀请企业对口部门领导、专家及一线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教师成立专业委业员会,共同研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他们强调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明确专业教师的主攻方向,注重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岗位能力所要求的实际技能,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终形成“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企业需求而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以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基础,加强培养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目前,已形成了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几个课程模块。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及论证,与企业相关专家共同研究社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或调整、或精简了部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内容,增设了兼顾学生就业、拓展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管理》、《服务礼仪规范课》、《交通英语》、《常用手语》等,这一举措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灵活性。
四、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工作,完善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学校充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在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不断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首先,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能够积极发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从实施规范的管理机制开始,所有的管理都要遵从程序进行。聘请专业的实训教师对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层层把关,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质量。
其次,完善了校内教育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和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学校方面和企业方面共同制定并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标准校企双方面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的考勤、安全、考核、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职业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学校方面力求培养符合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同时,在进行持续企业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优秀毕业生回访、参观实践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教育教学基地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五、思考与展望
该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培养特色,和其他专业选择理论与實践一体化工学结合模式或工学交替教学专业相比较,在某些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因为合作企业参与程度较深,就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就业导向非常明确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和企业方面三方的积极性。
该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在专业的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如何拓展与企业的合作方面,如何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优势方面,如何建设就业的课程方面,如何扩展外地生源在北京就业方面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希望该校能够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努力实现面向企业、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