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4-10-21连海燕陈冬梅
连海燕 陈冬梅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话题。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知识储备的群体,也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群体,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的人力资源支撑是本篇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大学生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
奥地利经济学家,创新理论的最早提出者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首次在商业中运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其中的“新技术”“新发明”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围绕这一概念,后来的研究者逐步建立起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并广泛指导于科技、产业等生产实践领域。创新型城市是各国家和地区对城市发展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定位目标。
有关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在城市的发展中出现的衰退现象以及种种危机,有些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思考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出路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分别从各个角度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国际权威Charles Landry 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包括:富有创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人的多样性与智慧获取、开放的组织文化、对本地身份的认同感、城市空间与配套设施等。
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在本世纪初创立了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一个关于世界知识经济领先地区知识竞争力的比较研究,里面涵盖了创新型城市需要具备5大要素,涵盖人力资源要素7个指标等在内的19个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
2005年,世界银行曾发表一份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定性标准,如: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的场所设施;拥有研究、开发、创新能力;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多样化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拥有多样化、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在这方面有良好的口碑;社会多元,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各种体验的交汇等等。
从以上研究内容均体现出“人”在创新理论乃至创新型城市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毕竟“人”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是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者。
二、大学生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城市的发展进步中创新影响着城市的形成与变革,推动着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与更新,是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
現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的发展不再简单依托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大程度上要依靠掌握大量知识的人力资源的多寡。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知识创新的竞争能力,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包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几个层次,是社会中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特殊群体。某一城市中拥有大学生的群体数量的多少和质量高低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创新动力的大小和潜力的高低。
例如:上海市从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普通高校由原来的45所增至66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院校9所。2009年,上海市拥有的本科生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34.74万人,是专科在校生人数的将近两倍多。而且上海市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除本土培养人才外,每年还有大量外来人才的涌入,这些都给上海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可见,大学生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创新型城市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理应成为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群体,可现实情况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在动手能力与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较弱。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意识,但却缺少实际行动,动手能力弱,不能将自己的创新思想积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造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有很多,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需要做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带动和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一)政府层面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工作的扶植力度
政府在对大学生的创新理念给予精神上的肯定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扶植和帮助,促进创新思想转化为创新行动。目前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扶植仅限于税费的减免,而这些减免额度对于真正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来说,有点儿杯水车薪。更大额的物质扶植需要政府在金融投资领域做出更多更细致的工作,鼓励金融公司投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二)学校层面要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夯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基本方式,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劣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学生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来说,要将科研和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忙于科研工作而忽视课堂教学工作。对于教学管理部门来说,要妥善制定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课堂进行有效约束,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的达成。
2、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外活动中,尤其是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从而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以科研、竞赛、展示、服务为内容,以创造学术科技成果、促进大学生成才为目的的课余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不能仅停留在校园之内,应该积极与校园外的企业、公司合作交流,寻求更多方式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让大学生实际参与到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去。
(三)从学生角度要强化创新意识
从学生本身来讲,要不断努力学习知识,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创新并不是大科学家的专利,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在思维最活跃的学生时代产生的。生活中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处处都可以有创新。
参考文献:
[1]胡乃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 J ].中国冶金教育,2006,(4)
[2]方萍,刘畅,明道福等.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3]胡树华,牟仁艳.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06,8: 61.
[4]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32-38.
[5]蒋玉涛,郑海涛.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及模式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4):24-29.
[6]徐溢,张玉志.通过本科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7(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