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饲养病害防治七要点
2014-10-21郝生亮
郝生亮
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养殖对象的生活环境、病原体孳生和生物体自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开展水产病害防治,要在改良养殖环境、消灭病原体和增强养殖对象的自身免疫力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一、鱼塘清整与消毒
1、鱼塘清淤
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的出血病、草鱼的三大病害以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关系。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 cm左右即可,这样即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也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 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二、放养健壮苗种
1、选择标准
选择鱼苗时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畸形苗,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
2、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 mg/kg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 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 ℃时,用高锰酸钾20 g/m3浸洗3~5 min,或用3%~5%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 mg/kg)进行全池泼洒。
3、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漂白粉兑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在4—9月,每月2次。石灰水消毒可有效抑制致病菌,并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殖特种品种甲壳类尤为重要。
生石灰消毒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用225 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用75~105 kg/hm2。
三、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1、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V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
2、要注意投喂飼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过程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四、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
五、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六、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抵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 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 d。预防草鱼的三大病害,建议每周投喂药饵1~2 d,主要是消炎类药配合护肝类或三黄粉类药物混合饲料均匀投喂,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投入,可有效预防草鱼三大病害。
七、 常见鱼病的防治
1、每年开春以后温度回升,此时鱼类经历了一个冬天后体质较弱,比较娇嫩,此期间应该进行营养性的调养,使鱼类逐渐健康生长,体质增强,提高免疫力。在此期间,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葡聚糖、酵母多糖、黄芪多糖和中草药等内服,以提高鱼类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诱食、改善体色和肉质,增强鱼类抗应激的能力。此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消毒剂、杀虫剂和抗生素等药物。
2、当水温升高到20 ℃以上时,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一旦发生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则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应尽早尽快采用内服外用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这些疾病造成的损失大小与用药的早迟关系很大。对于烂鳃、腐皮、烂尾等病重点要放在对体表或鳃的处理上,要进行小水体高浓度药物浸泡,使伤口消毒,阻止进一步感染溃烂,促进伤口愈合,并防止水霉病的继发感染。在此期间,鱼类疾病的治疗,应做到及早、及时、有效,对症下药。否则,延误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将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单位:154200 黑龙江省萝北县肇兴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