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研究

2014-10-21贾永珍周清霞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王宏任性心理健康

贾永珍 周清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都成了“留守儿童”。可是,从农村到城市的环境变迁、以及务工人员苦于奔波生计无暇照料孩子的矛盾,使得他们的子女----“新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到城市以后,易产生自卑、孤僻、苦闷和忧郁的情绪,常常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会发展为一些犯罪行为。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

王宏(化名),男,我校七年级学生,父母离异,跟父亲和爷爷、奶奶生活。其父常年在外打工,故在城里租房,由爷爷、奶奶照顾其读书学习。他擅长运动,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大大咧咧的,有点散漫,喜欢凑热闹。爷爷奶奶年迈,只能照顾其吃喝,无法对孩子在习惯行为和思想上做更多的要求和管束。他的父亲主要负责孩子的经济开销,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使他形成了我行我素,做事霸气、脾气暴躁的不良习气。开学初,王宏就因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不按时交作业等不良习惯而引起了各科任老师的注意和批评。此后,这种表现愈演愈烈,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偶尔还跟老师顶嘴。

二、研究对象不良情绪的现象描述

(一)上课时,在我面前大摇大摆的吃东西。问:“你吃的什么?”答:“方便面。”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我买的,我饿了就想吃。”课后与其交流,他情绪平靜了好多,也理智了很多。他说他今天心情不好,在家因不吃饭被爸爸打了一顿。

(二)在“十一”假后,王宏没来上学。原来,王宏向家长要钱上网打游戏,家长没有满足,他以不上学来要挟家人。我和他谈心:“你为什么不上学?”“他不让我上网,我就不上学。”“你不上网不行吗?”“不上网没精神”。“你的理想是什么?”“成为网络游戏专家”。“没有知识怎么能成为网络专家?”“打游戏容易,不需要多少知识”。“你不上高中吗?”无言。“以后怎么养活自己?”“不知道,不考虑那么多,那是以后的事”。

(三)期中考试后,王宏试卷上的选择题全错,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他瞎猜的。

三、案例分析

像上面的错误,王宏上中学后已犯多次,以至于老师提到他时就头痛,而家长更是束手无策。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王宏是一个问题学生:任性、不受约束、不听家长老师劝阻,没有生活和学习目标,上网成瘾,不顾亲情,己处在学坏的危险边缘。

王宏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学生,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从主观上讲,由于自控能力差,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客观上讲,不当的家庭教育、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青少年的影响,对他的任性、上网成瘾、学习上的偷懒行为形成了决定作用。对此我作以下具体分析。

第一、隔代抚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王宏由于父母离异,他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常向爷爷奶奶提出无理要求,爷爷奶奶心疼孩子,往往都能满足,久而久之,养成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坏习惯。上中学后,更是肆无忌惮,不理会大人的劝阻、警告。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心理

王宏的家庭状况较为特殊,家长忙于生计而疏于对孩子的关怀、照料,任其自由的成长和发展。以致于他做事任性,思想狂野,行为危险。

第三、青春期的心理叛逆助长了他的任性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把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体,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引导,他们就会与家长对立,对学校反感,就会顶撞家长,恶语攻击,甚至发生自残自杀的过激行为。

第四、环境是造成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负面的“榜样”更是如此。王宏的好多语言和行为都是模仿社会生活中的“小混混”和媒体、网络游戏中的人物。长时间的网上游戏,增强了他的暴力行为,淡化了亲情关系,强化了自己的任性,刺激自己为所欲为的欲望。

四、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两代人的心理沟通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存在直接与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与延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格,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无论了解学生心理、行为偏差的原因、还是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两代人才能有话可说,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扉。

(二)让孩子有情感体验,不失时机的拒绝无理要求

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是有效的降低学生叛逆行为的有利手段。家长要帮助孩子体验受伤时的情感,用换位的思考方式,在假设的情景中让孩子扮演家长的角色,进行移情换位,设身处地的体验家长的感受,从而抑制自己的判逆行为,同时家长也要不失时机的拒绝他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以淡化其不合理的欲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靠家庭或学校单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校配合,才能不断的帮助孩子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个性,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密切配合家长,从时间上监控,从经济上控制,从心理上引导,从行为上规范,形成教育体系,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四)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心理健康部分和实际的训练操作部分,并尝试设立中学生“青春热线”,对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流的人和事情,让学生在“热线”中发泄、交流,这样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机和心理活动,疏导和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五、效果

通过对该学生一段时间的针对性综合教育,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案例反思

通过个案的追踪我深刻的体会到,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需要关心,而问题孩子更需要关注。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更多了解、掌握各种教育契机,从心理上正确引导这些问题学生走出误区。让老师成为一名心理疏导者和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者,使更多的“问题学生”得以转化,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王宏任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王宏
千万别任性
莫日格勒河
任性者的搞笑
相信党,跟党走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