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2014-10-21罗靖
罗靖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切的民生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中小学中长期发展计划纲要》对此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这也是两会上重要的议题。这一问题在我县既体现在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又体现在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上,而后者则是这一问题的主要矛盾。结合本人在工作實践中的体会,来浅谈一下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全面地理解“均衡发展”的含义
1、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尽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的落实;
2、均衡发展是双方面的,是互利双赢的,理想的均衡发展应该是既成就了别人,也发展了自己;
3、城乡教育差别不同于差距,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并永远都无法完全消除的。从办学特色建设来看,均衡发展共同体的双方应正确面对差别,允许并发展差别成为各自的办学特色,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力求双方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影响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现在城乡之间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的教育比同一地区农村教育发达,农村教育比较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备、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上不能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求,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过少。现在有的地方连危房改造还没能完全完成,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其他设施的实现了,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由于地处农村,经济难以与城市相比,教师的福利待遇比较差,同时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成长锻炼的机会得不到保障,使得教师人人思变,优秀教师大批流失到城市,使得农村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本人长期从事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深深地体会到,繁重的教学任务,剥夺了教师很多的时间,教师每天疲于应付;落后的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消耗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缺少学习交流机会,教师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得教师停步不前。
(三)农村学校生源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大批学生流失,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农村百姓对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在家中对学生放任自由,更有留守儿童完全无人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全脱节。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是比较落后的。
(四)农村办学没有特色
农村学校由于受资金、办学理念和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毫无特色,不能根据实际条件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是在那停止不前,保持原状。
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一)做好校点的布局规划,优化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校点布局规划,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新建的就新建。把学校布局在人口相对集中,医疗、文化、交通及经济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点。把区域内的优势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办好具有一定规模、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学生生源好的学校应该不成问题。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投放可以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并能做到专款专用,用了就要看到成效。在教育资源配备上可以有针对的实施,不削弱城市学校,同时重点扶持农村学校。
(二)稳定师生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农村学校可以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拓宽教师成长的锻炼平台,使教师能真正提高得到发展,这样教师爱学校了、有发展了,心思就会稳定,我们的教育才会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谈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2、做好学生稳定工作。首先保障学龄儿童教育权利,做到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行“代家长制度”,让外出家长真正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农村。特别要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的规定,县域内不办重点校,不设重点班,杜绝县城学校面向农村学校招考优质生源。这样农村学校就可以留住成绩优秀的学生,让农村学校的老师们也可以体验到成就感。教学质量上去了,对稳定师生队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创办特色学校,提高竞争力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学校要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积极寻求分类发展的道路,特色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个性发展。国情所致,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处在一个水平,有区别地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办可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又可以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城乡教育真正的均衡和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