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4-10-21于海龙
于海龙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各地区的病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病虫的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1.玉米的病害
1.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发病初期,叶片染病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黑龙江省是玉米大斑病重发区,20世纪80年代曾经大面积流行,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进入9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玉米大斑病发病较轻,人们预防意识淡化。
1.2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它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并导致整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原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病茎的地上部分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剖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秆变软易倒。多数病株初生根及次生根坏死,变成红色,须根减少。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导致整株突然干死,叶片呈灰绿色,特别是雨后突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一般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
1.3玉米丝黑穗病。该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但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受害严重的植株,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它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的外观看似正常,但穗较正常穗会短一些,且基基部粗顶端尖。有时可见苞叶裂开后露出黑色的粉末,即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
2.玉米虫害。
2.1地老虎。通常又會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 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 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 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0.6mm,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2.2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危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2.3玉米螟。玉米螟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发生代数较多。玉米螟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幼虫是钻蛀性害虫,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会有一排排整齐的小孔出现。玉米螟幼虫会钻入雄花中进行危害使得其基部折断。受到玉米螟危害的植株往往会子粒空瘪,青枯早衰,造成严重减产。
2.4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呈红褐色。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作者单位:155702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佳河镇农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