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10-21陈军良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创设有效性

陈军良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都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在这些活动中实现有效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浅做法。

一、情境创设富于数学性

情境创设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或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形成引起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反应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创设情境,还要注意把趣味性与数学性结合起来。

比如,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可以一进班,先表扬几个作业做得特别好的同学,并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接着问:“你们谁能复述一下刚才鼓掌的过程?”这一下全班沸腾了,他们边做边说,开始手掌在两边,掌心相对,两掌距离约有肩宽,然后,双掌缓缓同时相向运动,在一定的時间里两掌相遇了,猛烈碰击,发出响声。这时教师及时进行板书:两地、距离、同时、相向、相遇。接着归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简单明了、生动形象,融科学性、数学性于一体,为学生迅速掌握相遇问题的五大要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创设富于数学性的情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有的教师在新课的导入中喜欢创设“猜一猜”“讲故事”的情境,可是它没有把情境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常常导致花费十多分钟时间也未能进入实质,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情境处理没有“数学味”,既起不到激趣,更起不到激思、激探的作用。

由此“情境创设”的问题给我们引发了一些思考:好的情境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要考虑到它的省时高效,要认真处理好情境创设与教学高效率的关系,要确保学生的主要时间用在数学的学习上,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情境创设并不是导入新课的唯一方法,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要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

第二,一般来说,情境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中低年级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感兴趣。

第三,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成的素材,可以充分利用书本的情境,直接让学生看书。

第四,情境创设不要单纯地理解为“生活情境”,不要过于强调生活味,而丧失了数学味,要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数学活动讲究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才能协同发展,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

第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第二,有效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由于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对图形特别敏感,所以利用图形学习效果好;有的学生语言理解特别强,所以从语言文字学习效果好;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可以无须图形就能学好几何知识……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这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其效果肯定是高效的。

第三,有效的教学要注意设计具有适当的难度、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在探索型的课堂中,如果没有任何的困难,那么这节课的针对性就不强。应该说适当的难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困难、并且通过探究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材料。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我们先给每一个小组3cm、4cm的两根小棒,再给他们装有5、6、8cm的袋子,请学生动手操作,每次换一根,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这种的设计虽然难度增加,但比只给学生3cm、4cm、5cm的三根小棒进行探索要有意义得多,效果必然也好得多。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体性

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了探索、合作、活动等策略,要发挥其有效性,还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就认为全班学生都懂了;教师出示了一道题之后,全班学生都不会做,这时经过教师的点拨提醒之后,有一个学生终于把答案说出来了,教师就假定全班学生都会做了,这道题就这样过去了;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题,请几个举手的学生上黑板前做,结果做对了,教师就认为所有学生都会做了。其实以上的这些情况,学生练习的面都不大,它只针对一些思维灵活、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常常掩盖了一大部分没有听懂、速度慢的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要关注全体学生,既可以请学生集体回答,也可以集体作业,互相批改,保证每个问题的完成落到实处,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只有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创设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创设未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利息
太阳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