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意识在思品课中的作用
2014-10-21鲁忠
鲁忠
思品课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思品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中,在教学中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提高道德认识。我们应热情保护,扶持、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让每个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参与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学生体会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的那份快乐与欣慰,进而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喜愛。
一、引入情境,激情参与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心理倾向,它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学《礼貌待人暖人心》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让学生随着歌声进入角色,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做到礼貌待人?产生悬念,让学生急于知道自己是不是个讲礼貌的孩子,从而产生渴望参与的意识,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联想,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想迅速抓住新课要明之理的念头。
二、留给时间、组织参与、提高效力
学生有了参与激情和主动性,我们要舍得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认真读书,思考、以及亲楚表达话语的机会。比如,在学生进入《礼貌待人暖人心》这一课的角色时,我让学生自己讨论明白怎样做到礼貌待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在升华观点时让学生互相讨论名句俗语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与认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整个课堂紧凑有序、层层深入,不断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在自我参与中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使每个学生只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自信心与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积极。
三、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列宁曾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徐斌老师认为:“情感是促使人的认识转化为信念的催化剂,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先导,缺乏情感的说理是难于达到育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载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爱换爱,以情感培养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让学生知之深,爱之切。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敢和我讲话,愿和我讲话,爱和我讲话。在讲课时,充分应用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即善于表现喜怒哀乐,适时以手势动作相辅,注意语言生动形象,从而带动学生思想感情犹如翻滚起伏的波浪,使学生陷入感情的泥沼漩涡中,实现情感的碰击,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通过参与、落实行动
思品课的重点是在“明理”和“导行”上,在“为什么”的基础上还要具体指导“怎么做”才是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教学时,在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激发了情感,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进而需要在行动中去表现自己。此时,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组织“热爱家乡”的活动竞赛;办剪报等活动,还可将健康的道德行为表现在体贴关心同学、老师、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节约水电、关心集体、努力学习等方面。
五、联系实际、增强参与的真实性
在使用教材时,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材料作为辅助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觉得真实可信,容易理解、接受,同时能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道德,自己今后应如何做?把思品课指导行为的目的真正得到落实,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实际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更加积极参与教学,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把行为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如学习了《关心帮助同学》之后我让学生参与表演,把教室设想为操场,同学们正在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中一位女同学不小心把脚摔伤了,站立不起来。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这位摔伤的女同学?学生在明其理之后,他们的表现会怎样呢?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快乐气氛中得到教育,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同学的良好品质。又如,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明理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练习,进行收拾自己的桌心,整理书包,教会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全班同学参与课内实践,不仅指导了学生的行为,而且还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六、课后对照、检查行为
有了课堂的行为实践,课后就要让学生落实在行动上,这就是思品课的目的所在——内化为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课后让学生参与道德行为的对照检查落实,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在对照检查学生行为习惯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每个同学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终目的。
总之,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会变得愈来愈可爱,愈来愈懂事,愈来愈聪明,而且思品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教育目的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学、寓教于行中完成了任务。在教学中真正围绕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来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及上课时面部表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适时引导,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