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绩效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014-10-21缪俊湘
缪俊湘
【文章摘要】
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也十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并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取得成效。但不得不说,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在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问题;原因
1 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概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质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绩效为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关键,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预算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预算管理模式。
2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2.1.1 没有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成型时间较晚,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对于预算绩效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非常欠缺,到目前为止能作为相关参考的文献只有财政部印发的部门规章制度《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2.1.2 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架尚未明晰
首先,理论上讲,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还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其成功经验亦值得借鉴。
2.2 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及职责不完善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积极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部分省份建立了组织机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各地相关组织的名称、职责不尽相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亦有待提高。
2.3 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健全
绩效信息是构建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国绩效管理存在着“理念天上飞、执行地上爬”的窘境,预算绩效管理必须简单、有效,因此进行预算绩效信息的整合,构建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尤为重要。就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而言,计算机评价工作开展起来依然很困难。虽然表上看,经过“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网一库”几个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广泛深入的政府信息网络,但是技术层面上,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技术标准不尽统一、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3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缺乏一致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牵扯到现在政府部门管理制度上的更新,在本质上来说是主体“政府”来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但是从目前的大多数情况来看,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还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理解的层次比较低,主要停留在部门的相关预算管理和项目的预算管理上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考核,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不能仅限于项目预算绩效、部门预算绩效,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对政府预算的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起因就是为了降低公众对政府财政支出获利情况的关注,以及对财政支出进行管理减轻财政压力。
对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只有转变以控制为中心的政府文化至以绩效为核心时,才能发挥绩效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因为只有政府先重视绩效,才能建立绩效预算管理。在现在的公务员机关里面,由于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造成了政府机关缺乏对现代企业管理里面稀缺资源的认识,并且缺乏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使得出现问题就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来解决,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没有形成以效率做事的观念。
3.2 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由于政府机关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政府部门的投资对象往往是公共事业或者是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其作用的领域或者是市场经济不愿投资的方向,这几个方面很难短期内能直接出经济效益,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政府绩效的评价难以量化,尚未筛选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难以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体系,评价又难以良好,这就造成了评价的结果以人的主观性为主,缺乏客观性以及有效性。政府财政支出不单包括能用金钱计算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社会效益,这就使得财政部门难以对财政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管理以及考核,这也就是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来进行管理的最大的要点。
3.3 相关预算的透明度较差
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民众参与对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比较滞后,政府部门也不乐意向民众公开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支出方向及计划,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麻烦,政府机关还通过设置相关的程序限制民众直接参與政府的预算,使得民众的相关权利收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参与到政府的预算管理中,
而且民众参与政府预算管理的主观意愿也不是很强烈,缺乏大局的眼观,普遍认为政府的事情,民众没有能力去参与,与自身的利益也没有多大的关联,就算参与了预算的制定,也不能发挥出作用。形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大多数民众认识不到自身的权利和地位,没有形成民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