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通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研究
2014-10-21李慧云
李慧云
【摘 要】本文基于“双证通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 《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并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双证通融;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
1 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995 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997年9月,建设部人事部印发了《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暂行规定》,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试点并逐步推广开来。1998 年3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14条明确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同年开始实施注册造价师、监理师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制度。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如何使高校的工程类教育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双重需求,是高校工程类专业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 双证通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2014年我院提出了“双证通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即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改革现有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将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所必备的知识体系、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有机地融入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取得毕业资格证的同时,加强执业资格考试所需能力的培养,为尽早具备执业资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双证通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取得毕业资格证的同时,加强执业资格考试所需能力的培养,为尽早具备执业资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应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入手,设置与执业资格的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工程概预算》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很多先修课程诸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知识,学生对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影响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多数课程也是造价员、造价工程师执业考试要涉及到的。
2)《工程概预算》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各个省市颁布自己的造价管理文件,这些在教材中未能提及,而这些内容却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签单、投标报价必备的知识,此外教材的滞后也影响教学效果,现有的工程概预算的教材知识陈旧,例如13清单计价规范已然实施但现行教材仍停留在03清单计价规范或08清单计价规范,也未能将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现行定额、现行工程造价政策编入。
3)《工程概预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造价员执业资格考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也非常注重实践性。而《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按教学计划规定是相对独立。依据教学大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师把所有内容在理论课时全部讲授完毕后 ,学期期末前用两周时间做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这样使得学生一下子面对一个大综合设计题目会感觉入手困难。因此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基于双证通融《 工程概预算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工程概预算》本身课程内容繁多,综合性非常强、知识点多且凌乱,并与先修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点多且凌乱,并与先修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互融,将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所必备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使學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后所“用”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要将学科前沿的知识、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文件、本省的工程造价定额、工程造价信息等内容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完成教学任务。
4.2 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法教学引入经典案例 ,通过对工程经典案例的分析,帮助解释教材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使其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将减少教学过程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
4.3 增加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相互结合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加深对概预算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有助于解释教材中的条例、规范,使其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减少教学过程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笔者将课程设计在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前就发给学生,并对课程设计内容、要求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内容有所把握,再以典型工程为例,以现行定额和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文件为依据,对工程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在方法、技巧、要求上进行详细地讲解。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边设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并加以弥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分析判断能力也与日俱增,达到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
4.4 正确对待造价员资格考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在校大学生可以参加造价员资格考试,而造价员资格考试,学生除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对建筑工程的分项工程列项、计算工程量、套价和费用的正确计算,因此必须考前对学生进行培训。
为落实双证通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条件。学校要鼓励同学积极参加由省相关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发给执业资格证书,切实保证学生“出校能上岗”,增强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而学生毕业后不是马上就可以参加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要在工程建设工作中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深化,获得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后,经考试才能成为注册工程师。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而且更应注重教会学生在所有可能从事工作的领域中具有继续学习和自我深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晋艳.《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9(3).
[2]黎平.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3.
[3]孙丽雅.《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实践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