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收集发挥大作用
2014-10-21谭萍
谭萍
案例背景:
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即自己决定玩法、伙伴以及怎么玩,有益于幼儿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为了让孩子更自主的选择材料进行自主游戏,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了小小的收集活动。
开学初至今,短短的几周,在家长们的配合下,我们就收集到了很多废旧物品。我们分设了以下几处:盒子类、棒子类、瓶子类、瓶盖类、吸管类等,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些废旧物品整理在置物架上,孩子们称那里为:百宝屋。每当他们开始自主游戏时,他们都会根据所需去那里找宝贝,虽然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个要扔掉的盒子,在孩子们的眼里可都是一件件小宝贝。随着游戏的推进,孩子们对百宝屋里的材料渐渐地不满足了,如何在孩子的游戏行为中推动与改善百宝屋的设置呢?
实录一:小小装修队
一次自主游戏中,我和琪琪一起在图书馆里看书,突然,灏灏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根滚筒式的棒子。
灏灏问我:你们这里的墙壁需要刷白吗?
我抬头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他,也不清楚他今天的角色是什么,于是我問他:你是?
灏灏:我是装修队的队长。
老师:哦,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们装修队,你们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呢?
灏灏:我们可以粉刷墙壁,还可以排水管,我刚在娃娃家里排好水管,我可以带去参观一下。
说完,我和他一起来到了娃娃家,真的哦,他利用一段段收集的棒子,排成了一段段的水管,边带我参观还边向我介绍:娃娃家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呢,可以洗菜淘米了呢。灏灏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老师:恩,你们的装修队真不错,可是我们书店的老板不在,等他回来了我让他来找你们好吗?你们的地址是哪里呢?
灏灏:好的,我们的地址是在娃娃家的隔壁,欢迎来找我们。
为了更好的推动游戏的发展,我采取了让幼儿之间商量,解决问题,而不是我来决定。书店的老板回来了,我把刚才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老板看了一下图书馆的墙壁,对我说:“这里的墙壁真的有一条细细的缝,我去请他来装修吧。”说完,就跑去请灏灏。于是,灏灏拿着他的工具兴冲冲地跑来刷墙了。
行为解析:
幼儿的游戏行为来源于实际生活,百宝屋里的棒子让孩子还原了生活中的所见,让他们有了模仿行为,产生了装修的游戏主题。用棒子来替代水管,是幼儿进行的一次相似物的替代行为,用滚筒式的棒子来代替粉刷的工具,是功能性的替代行为,游戏中的替代是取决于材料的特征,材料的形象性和结构性特征可以引发幼儿特定的游戏行为。有了游戏工具,进一步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
设置改变之一:丰富材料
大班幼儿的游戏行为情节相对与中小班而言,幼儿的表征、替代、建构行为都会相对增多,给幼儿数量多一些的低结构材料可以引发更多地创造。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开展收集,如:各种物品的包装材料,大自然中的自然材料,各种纸张的边角材料等。我们不仅要利用家长资源,而且也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收集到更多的“宝”物,随着材料种类的不断丰富,相信可以激发幼儿更多的游戏行为。
实录二:新开张的美甲店
自主游戏开始了,小美和小晴悄悄地商量着,小美:“我看到我妈妈的手指甲很漂亮,上面有很多花纹。”小晴:“我和妈妈一起去过的,那里的阿姨会在妈妈的指甲上贴很多漂亮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有没有可以打扮指甲的东西。”说完,他们在百宝屋里寻找着所需的材料。不一会儿,美甲店开张了,吸引力很多爱美的小女孩。只见,她们用百宝箱里零星的即时贴剪成小圆片,贴在小伙伴的指甲上,来做指甲的小女孩看着自己美丽的小手可开心啦。做完后,她还给顾客留下自己的电话,如果有不满意,可以打电话来预约重做,旁边的电话是用收集的牙膏盒做的。
行为解析:
美甲店是新产生的游戏主题,女孩子都是比较爱美的。大班幼儿不仅有了清晰的角色意识,对美甲师的认知经验逐渐丰富,扮演行为也越发趋于逼真,在游戏中他们不满足假的做一下指甲,而是用有颜色的即时贴来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美甲材料,从而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设置改变之二:有序归类
美甲店的游戏行为对材料的种类需求较多,在孩子寻找的过程中,也许没有留意到可以替代的材料,所以,为了让百宝箱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孩子便于寻找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在丰富材料的种类的同时,也要更有序的归类。百宝箱里的材料若不有序归类,很容易成为一个杂物箱。在呈现这些材料时,我们可选择一个开放式的多层货物架,每层的篮子里可以做物品的标记,同类的材料整理在同一单元格里。例如:可以这样分类摆放:
按材质分类:手工纸、皱纸、卡纸、塑封纸等
按形状分类: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
按用途分类废:旧纸盒、瓶盖、瓶罐、绳子、棉签、吸管、光盘等。
按工具种类分类:蜡笔、塑夹、剪刀、尺、各色笔、大小双面胶、固体胶和橡皮泥等。
尾声:如何让小收集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一、认同幼儿。
每一次替代行为都来之不易,它是幼儿思考和再建构的过程。教师要用心捕捉这些瞬间,珍惜替代行为,并认可他们的情节。
二、要引导幼儿。
替代行为是幼儿自发产生的行为,面对这些精彩瞬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这些经验进行传递和分享,让游戏中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游戏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支持幼儿。
权衡好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的比例十分重要,这会留给幼儿更多新情节的延伸空间,如中班投放材料时高结构材料的数量可以少一些,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可以多一些。
幼儿的以物代物的行为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材料的提供,提供材料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时,除了提供形象逼真的玩具外,还必须提供既利于象征性想象,又在外形上比较接近生活原型的物品,如雪花片、木珠、纱巾、积木等。到了中大班,可以增加多功能的多种形状的镶嵌积木以及废旧材料,这样,幼儿不仅能组合替代物,还能自作替代物。其次,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参与”,而不是“干预”,更不是“包办”。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和强化幼儿的替代行为,从而使某些材料成为幼儿的替代物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
在百宝屋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作为观察者要用心的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在观察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幼儿的游戏行为肯定和支持,让他们更好的有使用百宝箱的意识,创设出更多的替代行为。另外,也要同时养成幼儿物归原处,有良好的使用习惯,让百宝箱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从百宝屋里产生的游戏行为还可以有更多,让我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思索中,继续推动百宝屋。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学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