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南海执法维权对策研究

2014-10-21邱婷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6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摘 要 南海问题越演越烈,主权不断被侵犯,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南海问题形成原因不仅仅是涉事各国觊觎南海资源和外部势力干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自身。本文浅析了南海问题产生的各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我国政府能果断行动走进南海,真正实现“主权属我、共同开发”的初衷。

关键词 南海问题 主权在我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邱婷,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63-02

一、南海问题概述

南海争端指在南海海域中国与周边各国南海上岛屿主权的争端,以及南海海域自然资源的划分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前,南海问题从不存在。历届中国政府都对南海,及其岛礁实行管辖权。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到三国时期万震的《南州异物志》,直至明清两代明确的将南海岛屿归治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至此以对南海岛屿形成了全面的行政管辖。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发布关于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训令,重申了对南海岛屿的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重申对南海岛屿的主权,根据中国外交部文件记载:越南总理范文同曾与1958年9月14日照会周恩来总理,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国和国1958年9月4日关于规定中国领海的申明,越南民主共和国尊重这一决定。 同一时期南海周边各国均对南海岛屿的主权没有任何异议。

随着南海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南海周边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政府带头抛弃了对中国所作的承诺,不仅从中获得巨大利益,更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提出了争议。南海周边各国以不满对南海资源一时的攫夺,更倾向于夺取或霸占整个南海。

外部势力的干预同样给南海本已复杂的局势又蒙上一层阴影。美国重返亚太,高呼南海通行自由,实际上就是阻碍中国崛起。日本关注南海出自于自身,如若中国控制南海必将会对日本产生不利局面,故日本积极参与南海事务;南海问题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不仅仅是涉事国家与外部势力干涉就能造成的局面,从既成事实的角度上来说南海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于中国本身,而解决南海问题也主要看中国现今的海洋政策。不论中国怎样应对,南海局面已经出现了复杂化、尖锐化、国际化的趋势,解决南海问题不仅仅需要花费时间,更需要主权国的果断决策。

二、 中国南海政策亟待改变

南海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重陆轻海让我国在现实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在十八大上,习主席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的目标,正是我国改变海洋政策的开端,中国海洋崛起必将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军曾经与越南当局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巩固了我国在西沙群岛的主权,但南海诸岛却没有太大进展。面对此局面我国一方面强调主权归属,另一方面也开始登陆南海诸岛,并逐渐控制了其中9个岛屿(太平岛由台湾控制),即便如此我国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也仍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面对这样的局面邓小平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南海问题方针。 但我们今天回顾此项方针就会发现,它基本是一纸空谈!

首先媒体报道基本上都忽略了“主权属我”这一关键前提,涉事国家媒体当然不愿提及主权归属,但我国媒体也很少提及。这一句话使我国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主权属我”的现实失败,很显然南海群岛除了西沙群岛被我国完全控制,东沙群岛被台湾掌握,我国在南沙53个岛礁中仅仅控制9个,被涉事国家非法占领的岛礁成了别国所谓的领土,那么“主权在我”的理想状态却成为了空谈;第二,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的地域范围内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排他性的政治权利,也是对内立法、司法、行政权力来源,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在南海问题显现的同时,我国正同英国进行关于收回香港的各项事宜的讨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询问邓小平,被其一口回绝;同样南海问题既然是主权,就不能退让,南海诸岛必须全部收回。总之言之,南海岛屿主权在我国,我国应对其进行有效地管控!南海诸岛肆意被人侵占,“主权属我”不仅成为空谈,更成为涉事国家民众的笑谈。主权问题不容谈判,这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在主权面前,国家发展、睦邻友好这些问题都无足轻重;没有主权何谈发展,主权被侵犯却还坚持睦邻友好的政策,这就是本末倒置,主权不能用作交易!

其次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成了制约我国进军南海的自我约束。“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倡议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我国政府自然要首先遵守并且要长期保持,不然就会落下不负责任的口实。可问题在于涉事国家完全没有遵守这项有利于缓和矛盾的提议,他们将这一倡议理解为中国必须独自遵守的法则。事实上涉事国家之所以会提出南海诸岛主权争议,就是因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称; 南海的渔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各海岛上丰富的鸟类资源等也十分丰富。截止目前涉事五国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对南海进行了勘测与开发,在我传统海疆线内打井1000余口,年开采量在5000万吨左右,目前这一数字仍在增加。而我国一直恪守承诺,没有在南海采取单方面的行动, 日前,我国南海钻井平台981号在西沙水域进行勘测,却遭到了越南的无理阻扰,越南政府有组织地对我钻井平台进行干扰,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可以想象当我国钻井平台出现在南沙海域时,将会遇到多大的风险与阻扰。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履行承诺的前提是必须享受相应权利,只有让涉事各国看到,解决南海争端绕不开中国,只有和中国合作才能守住自己既得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坐到谈判桌前,届时南海问题才真正到了解决的时候。对于现今的南海政策我国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以及强硬的行动。

三、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

1.南海争端的国力竞争——立法维权。南海出现领土争端其根本原因: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未足够强大,目前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不过局部战争却可以检验我国综合国力。面对领土问题,面对海洋争端我国态度都是政治谈判为主,但从来没有承诺过放弃使用武力,如果菲律宾、越南等国一再挑衅,如若出现流血事件,那么局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领土主权不容侵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可以接受的局面,我们强调的是利益共享。主权在我,利益共享就是我国在南海政策中的底线。1990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涉及海洋的立法。我国的法律不仅要对内严格执行,更要能运用在违反我国法律的他国身上,同时鉴于南海问题已上诉至国际海洋法院,我国还应做好多手准备:首先培养专业人才仔细研究《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矛盾和不足之处,对相关的国际法规进行深入研究,以国外海洋法律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一部健全的海洋性法律; 同时完善对南海史料的收集与考古遗址,落实“九段线”等历史性水域的考究,一方面夯實法理基础,另一方面落实历史证据,这样在面对南海争端时才能相得益彰。同时应该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组建,目前政府成立了国家海洋局就是一个对海洋统筹规划的重大举措,应加强南海护渔工作,升级海事部门的硬件设施,合理协调海空军与海洋监管部门的配合,先保证南海渔民的合理权益,再为政府日后开发南海资源做出必要的护卫。

2.合理开发、安抚国人。“搁置争议,他国开发”这就是南海的现状,我国应该彻底摒弃这一观点,在强调政治解决优先的情况下,军事上要做好局部战争的准备,在南海发开的行动中也必须有所作为。南海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民的资源,政府必须开发南海才能对国内民众有所交代。我国可以不直接涉足矛盾争议较大的南沙水域,可以先在西沙、中沙水域进行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平台,开采油气资源,以表示中国的存在。南海各国之所以对中国提出种种抗议和反对,就是因为他们还不适应中国在南海的实质出现,进军南海的速度要快、力度要大,要让他们知道避开中国谈论南海是不现实的。我国要用切实的开发行动,将涉事南海各国回到谈判桌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人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最近北京在西沙海域派遣981钻井平台,并派出大量的护卫船只,在南海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强硬的南海政策首要任务是保护领土主权,其次也是对国内民众的安抚与综合国力提升的展示。资源与主权不一样,主权谁也不可侵犯,但资源可能在谈判中消失殆尽,南海各国的本意在资源,而不在南海的岛礁。

结论:南海问题的矛盾正在走向复杂化、国际化,我国旧有的南海政策必须做出根本改变。政策的核心应在“主权属我”的范围内展开,“主权”必须握在手中,一定要快速果断的改变主权现状;同时对于南海资源我们仍可秉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在和平环境中与涉事各国共同发展。但很显然南海涉事各国各自盘算,加之以外部势力的干涉,想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并不容易。中国不仅要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展示军事存在、发挥外交能力、加强立法强化执法。

回望2013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实质介入海南;不過中国的尝试仅仅限于表面,如能得到南海实际利益并能不断扩大对南海的控制,才可有效的震慑南海涉事各国,才能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南海问题不能久拖不决,国家必须早下决心,国家强盛的标准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指标,更是维护国家在世界上的尊严和权利。

注释:

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年版.第 84-89 页.

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51).

《邓小平:“搁置争议”前提“主权属我”》,深圳新闻网.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1-01/07/content_5264346.htm.

公衍芬,杨文斌,谭树东.南海油气资源综述及开发战略设想.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 (10).第 144 页.

宋海洋,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权闭.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6).第69页.

修方.解决南海争端的国际法思考.吉林大学.2013年.第5页.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