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新课程类型探讨
2014-10-21张媛刘宇
张媛 刘宇
【摘 要】21世纪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加快各民族高校预科教育改革进程,是适应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南民族大学在开展预科教育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入优化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管理;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引下,利用全媒体优势,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为指导调整培养目标;促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重新定位,鼓励创新,以学习者为主体,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合理、有效、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为其它兄弟院校预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
【关键词】多元智力;全媒体;评估;第二课堂
0 引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族团结和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是在学生管理方面它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各民族高校的预科学院也存在差异性,有一年制的,也有两年制的;既有一本预科,也有二本预科;既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等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针对预科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适应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培养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创新网络化学习模式,发展个性化教学,开拓教室外时空,满足学习主体的多元智力发展需求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对预科教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1 国内外关于预科教育的研究以及国内预科教育的现状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己经有60多年了,我国的学者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它的雏形满蒙学堂开始到现在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蓬勃发展都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林仕梁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总结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 謝启晃对满蒙高等学堂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同时详细描述了年代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2] 韦鹏飞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了建立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加速发展阶段、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阶段的五个历史阶段,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3] 宋太成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学院的发展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的简述,并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4] 郑雪松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哈经雄指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加速培养民族地区现优化建设人才和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积极的促进作用。[6] 庄玉先指出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促进和奠基作用。[7] 李学阶认为开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可以为少数民族青年进入大学创造机会,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8] 孙若穷认为举办预科班是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办学形式,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升学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又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的质量。[9]
关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定位,认为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阶段是连接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10] 其次是认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预备性、历史性、民族性、过渡性以及超越性。[11]
针对目前预科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张小琴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生源素质的逐年提高与预科教育理念陈旧,课程结构体系落后、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之间存在严重“位差”,原有的“时代精神”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预科教育的发展的需要。面对专业选择的双向化,势必对预科教育有更高层次,更专业化的要求,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特长与优势。[12]
对国外预科的研究中,武金峰对前苏联及俄罗斯,日本,朝鲜,法国、西班牙、墨西哥、越南、等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校在设置预科的时间,年限,以及招生对象等做了简要的对比性介绍。[13]
2 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多元课程设置实践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提出的,对近些年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德纳认为:“解决问题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就是有生物本能构建而成的,但生物学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14]
多元智力理论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构成,认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成为智力的核心内容。而且智力的高低评价标准应是流动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定的文化所珍视的能力就是智力。智力应该是多方位的,加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及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智力的另一个特点是潜在性,需要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得以触发,这有赖于特定文化环境与教育方式。
回顾近年预科教育的整体情况,以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为例,自2013年以来,开设有中国语文、高等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基础、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物理、化学等必修课及哲学、数学文化、数学史、解析几何、化学与生活、史记与文学、书法等选修课。从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着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日后学科专业学习的各种积累,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
为了预科学生能够更快、更平稳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中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在每年的第一学期都开设的有预科入学教育导论课程,课程以讲座形式分模块由不同教师讲授,内容包括如社会交往技能、学习技能与策略、自我管理与调试,其目的在于帮助预科学生更好的完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3 全媒体时代与自主学习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 R. Rogers)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15]
罗杰斯还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即以学习者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习者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机,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在当代学校教育框架内,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与自由发展的课程,它是学生依据个人的状况(兴趣与需要、潜质与特长、理想与抱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16]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教师”应将自我定位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朋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学习过程是学习活动的价值所在。
全媒体时代是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为表现手段的时代。它涵盖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是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等多终端的融合。[]那么,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有效利用这种多形式、多渠道、以及方便快捷的现代传输模式的种种优势来满足受众对象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新现有的教育形式,促进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崭新课题。
如果说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完美的桥梁。在面临预科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例如学制短,生源構成参差不齐,课程评估无法做到事实公平,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进行第二课堂的拓展尝试。笔者在这里仍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进行说明,预科教育学院在本校为一年制,从前面的2014年预科学院的招生分数线可以直观的看到各地区差异较大,现行的教学工作仍按照自然班进行,每班人数平均80人,除公共课程外,英语与数学分别开设专门为基础差的同学具有补习性质的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平均每周一次,一次两个课时。课程成绩不进入期末总评,无学分。就笔者所教授的英语课程为例,教学者本着对中学英语知识“查漏补缺”的指导方针,巩固复习,培养少数民族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宣讲等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难易度适中,结合讲座,互动交流,电影赏析等形式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以个人化为趋向,以个体发展为核心内容,高度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
有不同智力发展目标的学习者除学习老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外,可根据个体需要采用网络和一些媒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难题,诸如课时有限,师资不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或超越学生能力水平等。搭建教育供需双方沟通交流的多种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配套的优质教育服务,全覆盖、多终端的全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
4 多向度评估方式改革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各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我们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项,并把这种通过多方面观察所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名副其实地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深化,民族预科教育的招生规模空前增加。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也是预科教育亟待思考的取向问题。国家、社会、高等院校对预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检验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成果优劣,必要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成为各预科教育学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激励因素。以素质考察为导向的多向度评估机制将有效发挥考核激励效能,全面提升民族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民族预科教育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近期着手推行新的课程考试管理办法,其中多次强调:考试应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考试内容的改革,由重记忆考查向重创新精神培养转变;由重理论知识学习向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转变;由重期末考试向重平时学习过程转变,提高课程考试质量,充分发挥考试的检测、诊断、导向、评价、反馈等功能。考试方式分为笔试、口试、实验操作、技术技能演示、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综述、机试、设计,或上述方式相结合等类型。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方案,经课程承担单位审核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实施。不得以考试改革为名,随意设置考试方式,放松考试要求,降低考核标准。这里应注意的是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并不能忽视基本的质量要求,多样化不是随意化,谨防以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忽视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相对独立性。
5 小结
社会对人才层次、规格、素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是对任何一所高等院校来说都是近乎苛刻的;尽管如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相对优势,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是可行的。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各民族高校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大胆地尝试与总结,继而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