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2014-10-21鱼智浩

科技视界 2014年36期
关键词: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动态控制

鱼智浩

【摘 要】根据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上的问题(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不系统;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关键点、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现场管理混乱)。目前我国对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不系统和现场管理不科学,就导致了施工比较混乱;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符合工程的实际,甚至有的工程关键点、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对工程施工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将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所采取的对策就是制定系统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采用5S法进行现场管理、制定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管理;质量控制;预防为主;动态控制;全过程管理

0 引言

近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明显上升。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和制度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具体的问题表现如下:

(1)对分包单位或劳务队的真实能力审查力度和方法不够,导致一些不够实力和资质的分包单位或劳务队参与工程的施工。

(2)材料、构配件质量问题;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或检查手段有限,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材料使用不规范。

(3)工程质量评定不客观,不能定量评判工程的工序质量和工程总质量。

(4)质量改进方案和方法不科学。

(5)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

(6)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不系统;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关键点、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现场管理混乱。

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1)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2)质量问题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甚至有可能影响安全使用的重大结构隐患。

1 制定科学系统的控制过程和控制点

1.1 事前质量控制过程

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1)施工准备的范围

1)全场性施工准备,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

2)单位工程施工准备,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3)分项(部)工程施工准备,是以单位工程中的一个分项(部)工程或冬、雨期施工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4)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

5)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开工后,每个施工阶段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准备,如框架结构住宅施工,通常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填充墙和装饰工程等施工阶段,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不同,其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组织要求和现场布置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开工前的施工准备。

(2)施工准备的内容

1)技术准备,包括:项目扩大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

3)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4)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

5)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

1.2 事中质量控制过程

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等,均应对质量予以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凡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水准点、坐标位置,测量、放线记录,沉降、變形观测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调试、试压运行记录,试车运转记录,竣工图等都要编目建档)。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再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对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控制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的行为;(2)物的状态;(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4)关键的操作;(5)施工顺序;(6)技术间隙;(7)技术参数;(8)常见的质量通病;(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10)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11)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1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的控制问题,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4)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或是否优良。

工序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工序活动的效果,归根结底就是指通过每道工序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质量或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为此,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标准具体化。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度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观度量、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3)比较。所谓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视其有何差异。

4)判定。就是根据此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并得出结论。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防止主观、片面,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5)处理。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6)记录。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來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

(5)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间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1.3 事后质量控制

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1)组织联动试车。2)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3)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4)组织竣工验收,其标准是:

1)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能满足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2)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配套,联动负荷试车合格,形成设计生产能力。

3)交工验收的建筑物要窗明、地净、水通、灯亮、气来、采暖通风设备运转正常。

4)交工验收的工程内净外洁,施工中的残余物料运离现场,灰坑填平,临时建(构)筑物拆除,2m以内地坪整洁。

5)技术档案资料齐全。

2 运用5S法进行现场管理

2.1 5S简介

5S来是自日文:(1)Seiri(整理)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将不用的清除掉;(2)Seiton(整顿)将要用的东西按规定摆放整齐,明确标示;(3)Seiso(清扫)清除现场内的脏污,防止污染;(4)Eiketsu(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具体操作标准化、规范化;(5)Shitsuke(修养)员工要求按规定行事,工作认真负责。因为发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统称为“5S”。

猜你喜欢

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动态控制
“预防为主 生命至上”消防公益广告
基于全过程动态控制下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研究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上)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中)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下)
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动态控制研究
浅谈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