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多媒体之“桥”实现高效教学

2014-10-21陆梅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老汉说明文意象

陆梅

随着“大语文观”被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后,如何“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成了新型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语文资源与课文通过有效组合后再创造性的加以呈现,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带来更多元化的反应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则因为能够整合内容庞杂、涵盖面广的各种语文材料成了解读文本中进行阅读对话的一座桥梁,使得课堂教学朝着高效化、有效化发展。

一、站到一定的高度构建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灵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無时无刻不在感染、打动着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其传达出的浓厚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推动着我们去关注、去发掘学生在文本学习时所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经过一番含英咀华后,最终沉淀在学生的心中,使其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基石。因此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课程内容进行二次或多次的开发,形成一个围绕文本主题的教学意象,并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赋予它人文化、美学化的特点,让文本负载厚重的、具有时代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

人教版第十册《桥》一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洪灾,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拯救了村民,用英雄般的高尚行为筑就了一座生命桥,也架起了人民群众与党之间的连心桥。课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文字简练而含蓄隽永,“洪水”、“桥”和“老汉”的意象是值得挖掘的地方。

新课伊始,学生通过视频目睹咆哮的洪水突然而至,耳闻隆隆的洪水倾泻之声后,感官在受到刺激被唤醒的同时开始思考洪水背后昭示的“灾难”与“死亡”的意象。于是在唯一的一座“桥”前,人性和求生本能得到了最大的考验。学生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党员老汉”和“普通群众”的身上。之后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体验和视频再现将沉睡的文字变成可视的场景,指导学生在对比式朗读中去理解为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在老汉出现前与出现后会有截然不同表现与反应。通过文字的表层之象,学生的心里已初步形成老汉临危不乱、能于危急时刻扭转局势的光辉形象。

接着用多媒体将镜头聚焦于静态的画面,紧扣一“揪”、一“推”、一“吼”三次叩问来想象还原老汉面临死亡的步步逼近,在群众、儿子之间进行取舍与抉择时纠结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这种补白心理的对话式剖析中,学生对老汉集崇高的党性意识与深切的舐犊之情于一体的深度认可在“三问”中步步推进、一气呵成。老汉的大义凛然中又不缺乏人性温情,意味着对“老汉”的意象解读从表象上升到本质,由单薄变得丰满,有血有肉有灵魂。即至撰写碑文的环节学生仿佛已与人物共呼吸、同心跳,用文字的触须有高度有深度的触摸了人物的思想、行为。而在我们探讨作者的运思之路和文本内在结构的过程中,触目惊心的画面、或急遽诡变或凄婉动人的音乐,还有一句句令人感动的文字犹如湍急的流水大量涌入学生的眼中、耳中乃至心中,充当了这场深度对话的催化剂。可以说没有多媒体的呈现,无法实现这样大容量的学习互动,也无法引领学生走得更远更深入。

在多媒体构建的这个语文课堂中我们完成了一个三级跳:深层次的文字理解——个性化的内心解读——多角度的感受人性之美。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结合吗?而促进它们有效结合的桥梁正是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

二、借助多样的方式营造文本解读的温度和美感

《只有一个地球》作为说明文与叙述性文体相比,缺少了生动感性的描述,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就成了学习的难点。可是并不妨碍我们把文本凝练成几个关键词,如“可爱、易碎”和“只有一个”。地球的可爱与易碎的两面性仿佛是一架天平的两端。地球的明天如何完全掌握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如果我们善待地球,她将更加可爱,反之她将走向破碎的绝境。于是,在这场“地球保卫战”中,作为主教材的一句句文字课件,课件所呈现的材料一层层聚拢来,在我和学生的互动中犹如一个个砝码在往“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天平上增加,进而由量变产生质变——缺乏感性与情感的说明文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参与,在保持原有的科学性的同时,衍生出了浓厚的语文气息。没有课件的“素面朝天”的语文课固然有一种朴实的美,但有了课件的“锦上添花”,语文课变得花团锦簇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说明文说明事实和对象时,它的感性被巧妙隐藏在文字的背后。就如文本中出现了“母亲”以及“和蔼可亲、慷慨无私”等字眼就不难看出作者对地球倾注了非比寻常的热情和爱意,因而我在一片亲切的问候地球安好的声音中引领学生走近地球,凭借多媒体呈现的各种资源“走”进地球,在“可爱”与“易碎”中来来回回地“走”,“走”出对母亲“和蔼可亲”的喜爱,走出对母亲“慷慨无私”的感动和破坏她的愧疚,更走进一段担忧和一份承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她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地球焕然一新,可以毫无愧色的说一声:“地球,你好!”(播放《地球,你好吗》,响亮而坚定的说出美好的祝愿。)这样的处理没有直奔主题的直白,自始至终仿佛与母亲对话家常,让散落于文字中的丝丝缕缕的情被拧成了一根绳,这绳儿一头连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一头连着我们。最终牵出的是一颗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爱心。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把一个个词、一句句话的内在意蕴形象化、显性化,像通往阅读空间的阶梯一样提供学生与文句深入而广泛对话的平台,感受说明文语言同样的生命活力,汲取其人文情怀,丰富个人素养。如同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母亲”这个词语无限的美好和温情一样,让说明文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力营造一种别样的审美意境,凝聚和释放文本中令人温暖的能量,使之平添一份生动和感性,会令人不由感叹: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如此美丽、如此温情脉脉呀!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了课程学习的渠道和内容,拉近了学生与阅读对象的距离,使学生在对话文本中走进了一个审美的时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通过多媒体技术架起的这座“桥”已引领学生的语文能力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大语文”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巨大效果。

参考书目:

1、李楠《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

2、宋飞《意象叙事与课程内容的开发》

3、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猜你喜欢

老汉说明文意象
说明文阅读专练
刘老汉笑了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玉人”意象蠡测
吴老汉之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