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分制下如何提高高校考务管理工作质量
2014-10-21王欣高凌辉
王欣 高凌辉
[摘要]在整个教务管理过程中,考务管理是最后一个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密科学的考试管理可维护考试权威、实现课程考试的功能、树立踏实进取的考风。只有不断完善考务制度,细化考务过程,人性化地进行考务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考务工作。
[关键词]考务管理 考前准备 过程管理 提高质量
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故如何搞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试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高校教学。在新形势下,对于具有安全保密性质的高校考试,考务管理者要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时效意识,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考风考纪教育,考试期间各种情况的处理以及科学的补(缓)考安排等。
强化服务意识和时效意识:
考务工作是一项繁琐、劳累的工作,并且看不到具体、直接的成果,这就要求考务工作人员树立任劳任怨、勤恳工作的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教学、考生、考场、设备等诸多和考试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更加有效、合理。同时,考务工作人员必须强化时效意识,增强超前观念,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常规工作早安排,重要任务早计划。
严密的考前准备工作:
考试安排,是考试管理的重点,而考前工作的准备则是整个考试安排的重中之重。考前准备工作重要而繁杂,其中包括确定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设置考场、编排考号、安排监考、巡视考场等,内容十分繁琐且工作量大,环环相扣中,要求考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工作。
安排考试时间及考场:考务管理的人性化更多地体现在教育和谐中,在具体安排考试环节中,应充分注意一些问题,如每学年第一学期大四的课程尽量安排在考研结束之后;同一年级课程考试时间安排不宜过密;实行科学的座次编排等。一般高校每学期20周,14周前结束的课程,安排在结课2周后考试(考试周前)。出于对学生管理的考虑,每个学生至少有一门课程要在考试周进行。考务人员应详细研究每学期各年级各专业培养计划,整理编排各专业的期末考试课程,保证考试周每专业考试科目间隔至少一天,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发放考试通知:基于学分制下的考试安排,以选课数据为基础,以优排范围不冲突为原则,提前一个月下发考试日程表至各学院。任何一个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相关的考试信息,使考试信息发布进入了一个没有中间环节的一级管理模式。科学地发放考试通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及安排其它事情,缓解试卷印刷的压力,避免错误。
安排监考及巡考:根据考试人数、开课院系、学生所在院系等因素,合理安排监考人数及监考教师所在院系。考生人数在40以内的安排2人,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5人,增加一名监考教师,这样能保证遇到特殊问题时能快速解决。考试周期间,每个教学楼安排2-3名巡考教师,对考场组织管理、学生参加考试的情况、监考人员的司职情況以及一系列考务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查、评价总结,对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为今后提高考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出改进的方向。
严格的考试过程管理工作:
科学合理的考前准备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前提,考试过程的严格监管是提高考务管理的关键。在考试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考前诚信活动教育:期末考试前,利用学校大屏幕及教学楼醒目之处张贴有关考试的标语和条幅,宣传考试的目的及意义。各学院教学院长召开考前学生班会,学习考试违纪条例,在思想上制止学生考试作弊。
考前宣读考场规则:监考教师提前到达考场,安排座次、宣读考场规则,严格考试纪律,造成严肃的考场氛围。同时清理考场座位,为学生提供秩序井然的考场环境。
考前检查证件:考前一定要检查学生证件,无证件者坚决不得参加考试,从根本上遏制考试替考现象的发生。
考中严格监考:整个考试过程中,监考对于加强考风考纪,实现诚信考试,建立良好教风学风起到关键作用。期末考试前,召开考务管理工作会议,重申监考教师的职责和考场纪律要求,使考务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纪律上提高警惕,,在业务上提高水平。要求监考教师按时到位,集中精力,认真履行职责。
严肃考试纪律:在精细管理、严肃纪律的前提下,考生还有作弊行为发生,决不手软,严格执行考场纪律,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
考中突发情况的处理:在考试顺利开始之后到整个考试结束,在这一段时间当中,作为考务工作者也不能松懈下来,处理各种突发事情也是对考务工作者的极大考验。如试卷印刷(缺页、不清)、试题问题、考场问题(设备)、学生方面(身体不适)、监考教师方面(不能及时到位)等,这些突发状况都需要保持联系方式的畅通,及时妥善处理。
严格补(缓)考制度:
补(缓)考如同正常考试一样,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如果组织不严格,考场纪律松懈,必然会给某些同学产生补(缓)考容易过关的错误想法。所以将补考时间相对集中在开学第一周内进行,不同课程安排同一考场补考,提前三周公布考试信息等,从管理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教务处中层领导监考或巡考,所有考场全部配备屏蔽器,关闭校园网等,保证补考与期末考试工作内容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使补考同样公平、公正、规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应该严格加强对学生缓考的审批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春霓《新形势下高校考务管理工作探析》
[2]叶远兰《科学安排考试,保证考试质量》
[3]王小燕《关于当前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思考》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