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参与 构建体系 拓展思维

2014-10-21吴文娟

关键词:拓展思维主体参与

吴文娟

[摘要]复习课难上,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呼声。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主体参与;二要引导学生系统疏理,构建知识体系;三要旧题新做,温故知新,拓展思维空间。本文结合六年级期末总复习,具体地阐述和反思了复习课的做法。

[关键词]主体参与  构建体系   拓展思维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但因为是知识的再学习,少了学习“新知”的新鲜感,又因为重复练习,题海战役,显得枯燥泛味。复习内容挖得太深,“夹生饭”太多,怕“撑死”后进生,复习内容太浅,进度太慢,总是“炒冷饭”又怕“饿死”优等生。弄得复习课教师怕教,学生厌学。怎样走出复习课的阴影,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我想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激发动机,促进主体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的内心都有积极要求上进的欲望,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利用复习课的“旧”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呢?我想到了“提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评价”的方法。例如,我预先告诉学生将要复习《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布置学生预习:(1)我已认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怎样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3)你能提问考考同学们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希望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学生通过预习,不仅使自己的复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而且通过学生提问题,学生来回答,学生来评价,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提问有价值,有思考性,也害怕别人的提问自己答不出来,没面子。为了要提出好问题,课前就必须去认真复习、精心准备,去挖掘旧知识潜在的“新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复习课的“专制者”、“讲学者”、“供应者”、“评价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二、系统疏理,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时,可以请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从左向右看,怎么看?

生: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师:从右向左看,怎么说?

生: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点出转化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接着教师把这张图竖起来看,让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是学习的基础。使学生真正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三、温故知新,拓展思维空间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但传统的复习课常常是题海战役,使学生不堪重负,甚至起不到“温故”的作用,更谈何“知新”。复习课要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我觉得在复习题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例题,为精讲、精练、减负打下基础。复习题要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1.复习题应整合加工,体现系统性

如复习分数、百分数、比的知识时,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出示图

(1)如果阴影部分面积用A表示,空白部分面积用B表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A和B的关系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结果。

A与B的最简比是(   ),B与A的最简比是(    );

A相当于B的几分之几?B相当于A的几分之几?

A比B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B比A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A占(A+B)的百分之几?B占(A+B)的百分之几?

(A+B)与A的比是(      ),(A+B)与(A-B )的比是(     )。

小结:同学们想说的可真不少,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涉及四个量:A、B、(A+B)、(A-B)

(4)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你能求出其它三个量是多少吗?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求的?

(5)如果空白部分的面積比阴影部分的面积多60平方厘米呢?

这一题通过一张书上常有的简单图形,将分数、百分数、比的有关知识全部融合在一起,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解一题而知多题,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了整体研究。

2.复习题应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实用性。

如《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最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请同学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老师宜兴一行的全部开支,并算一算老师这次出差最少要带多少钱?

如果餐费用a元表示,住宿费用b元表示,

400×2+2a×2+5a+5b

=800+9a+5b

师:想一想哪些量是固定不变,哪些量是可变的。

生:来回车票不变,用餐和住宿是可变的。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自己设计出老师这次出差最少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生:(1)a=50,b=60            800+450+300=1550

(2)a=10,b=30            800+90+150=1040

(3)a=10,b=50            800+90+250=1140

师:我最喜欢第一种,吃的不错,住得也不赖,可是我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第三种。

这一题不仅帮老师算出了费用,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巩固了用字母表达数的知识。

3.复习题要延伸拓展,具有开放性。

例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后,可以出示这样一题:

(1)有20个足球,_________________,篮球有多少个?请补上一个条件,求出篮球的个数。

(2)学生提出了多种补法:①篮球比足球多;②足球比篮球少数;③足球与篮球的比是4:5;④篮球比足球少25%⑤足球比篮球多25%……

根据提出的问题解答。

(3)提问:①②为什么列式不同?(因为单位“1”不同)

(4)①④为什么计算方法一样?②⑤为什么计算方法一样?(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样。)

(5)①②能用比的知识来做吗?在做法上与③有什么不同?

这一题将普通的题目通过先提问后解答,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放,通过解答后的提问使学生反思各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延伸拓展了知识,加深了对各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4.复习题要生动有趣,具有探究性。

复习圆的知识后,教师编了一个故事。

故事以一个生动的电脑画面出现: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里,可是长方形的羊圈放不了这么多羊,财主说:“我不管,如果你要改造,就得自己花钱去买材料。”可是,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却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想的吗?

生1:围成正方形(可电脑演示还装不下)

生2:围成圆

师:为什么?

生2:同样的周长,围成圆的面积最大。(电脑显示还是装不下)

生3:可以靠墙围成半圆?

师:这样面积是否会比不靠墙围的圆面积大呢?你能举例算一算吗?

(学生计算发现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靠墙围成半圆和原来的圆面积一样。)

师:这样还是装不下那么多羊?怎么办呢?

生4:可以靠墙围成长方形。

师:靠墙围长方形怎么才能面积最大?学生又进入新的思考中。

這一题通过故事引入,生动有趣,耐人深思,激发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使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知识综合运用,又使学生消除思维定势,以为周长不变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总是最大,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进行思维,知道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拓展思维主体参与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五分钟微讲坛之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重在“学习活动”的创设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深度报道与记者的拓展思维关系
巧用多媒体,给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