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更好地运用品德与生活积极愉快教学策略

2014-10-21宋学峰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宋学峰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质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所以,教育学生学会积极愉快的生活更要在课堂教学初始,教师就要闻香识茶,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树立信心的方法。这就更多的要求我们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选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充分体验感受,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愉快的成长。

关键词: 研究课程、研究专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课前体验 有效地课堂

一、研究课程、研究专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第一: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怎样灵活地运用愉快积极的生活专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融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它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发展自己适合社会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就更多的要求我们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选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同时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紧扣课程标、吃透教材,定准三维目标

要想上好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对(1-2)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其次对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要了如指掌,教师还要深入的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明白要教什么,这样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才能避免降低或拔高,最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定准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教材把握胸有成竹了,才能为成功的完成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的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二、注重课前感知,丰富感情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质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所以,教育学生积极愉快的生活更要在课堂教学初始,教师就要闻香识茶,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发现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第一、课前感知与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并行

课前感知就是围绕学习主题,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初步感知生活的“愉快、积极”,为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搜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想要学生课前做好准备,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做到做好。其次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哪种途径搜集,搜集的方法,搜集哪方面的内容,如何筛选和整理搜来的资料,老师都要给与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经验不足,很多课前体验无法独立完成,更多时候需要家长的配合。体验要细致,要指导到位,要不断地交给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定搜集范围,范围要越细越好,确定搜集的渠道。

第二、课堂上有效的活动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并行

首先符合低年级心理特点与再现学生生活场景的的活动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差,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他们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活动设计要具备,目标突出、游戏性强、趣味性浓和易操作等特点,要让学生对游戏充满期待,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结果是不一样的。

其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少,没掌握多少学习方法,有些课上老师只说在小组里说一说,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知从何做起 。所以课堂上要不断的渗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学习要明确学习的形式,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还要指导方法,避免不流于形式。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课前要分好组,选好组长。

最后教师的语言魅力也是引领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生活情景的有效手段,1-2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行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老师的语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要幽默风趣,有时要款款生情,有时要激扬顿挫,教师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情境。

第三、课后实践活动要实

课后实践作业怎样完成也要有交代,课后实践作业要易操作、趣味性强,要切合生活实际,要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做到的,一定不要没有效的约定。

总之,凡事最怕“用心”二字,只要我们上课前用心备课了,上课时用心引导学生体验了,课后用心指导学生实践了,相信每节课都是精彩的课堂。学习最怕个“钻”字,当我们把教材教法、课程性质、学生都钻研透了,课程的发展将不是一句空话。教学最怕“爱”字,只有热爱这门学科,我们才想去钻研它,只有爱学生,我们才会用心教学,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只要用心上课备课,坚持学习,爱这门学科,爱我们的学生,课程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品德与生活课程将在我们反复的教学实践创新中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临沂市品德与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专题教学策略》

《教科版品德与生活》 1-2年级上下册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