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2014-10-21范晓华
范晓华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将声像图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语文课充满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和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劳动,然而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即使你可以妙笔生花、语出惊人,描绘的栩栩如生,但终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有限,达不到活灵活现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缺少了鉆研的兴趣和信心。而多媒体的使用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根据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紧张的学习气氛放松,直观感受,如同身临其境,不由自主的进入到学习探讨行列。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从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各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词汇的注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利用多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对于帮助他们理解词义,认知事物,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巩固的作用。所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深化课文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窗前的气球》,通过多媒体教学,课文中小主人公科利亚在病床上的表情变化,是通过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窗前的红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边。科利亚“高兴地笑了”。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以静制动的良好效果,突出的是心理感情上的细腻和丰富表情。
三、利用多媒体,强化朗读和说话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涉及到小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领悟和对语言艺术再创造的能力,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时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运用多媒体却轻松的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朗读训练时,学生看到:“小女孩坐到墙角,她抽出一根火柴擦燃,明亮的火光中,她看到了一个暖暖的大火炉。”画面定格在小女孩开心的笑容上,学生情不自禁地为可怜的小女孩能够拥有奇迹而高兴,纷纷以惊奇,兴奋的语气朗读有关字句。可后面的画面是:“小女孩伸出脚,眼前却只有冰冷的墙壁和烧过的火柴梗。”一喜一悲,这样学生的感情也经受了一次峰尖浪谷的反差体验,朗读时,热烈的语气中便增添了隐隐的同情、爱怜、悲怆等复杂感情,从而达到正确把握感情跌宕变化的效果,情融于景,景中生情。
四、丰富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乡村里的学生活动空间小,见识少,每天遵循的是“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现实限制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开拓视野。课文所涉及的只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头脑中仍然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问。多媒体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能够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知识面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量大,阐述速度快,内容全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它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水平。 实践证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阐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阐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新式武器,是该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文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而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多媒体难以形容和传达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配合的同时,还要深刻领悟文本语言的内涵,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两者相辅相成,达到锦上添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