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开启学生思维门扉
2014-10-21鲍文英
鲍文英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外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都在学习画苹果。外国的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苹果。孩子们摸摸、闻闻、尝尝、兴奋极了。可是他们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根本不像苹果,有的像梨、有的像桃……第二次渐渐有了点样子,到了第三次,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画的苹果大小不一,有的通红,有的青绿……因为他们得到的苹果各不相同。中国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并仔细分析了它的形状,讲解了作画的步骤。结果中国孩子第一次就成功地完成了作品。他们画的苹果大小、形状甚至颜色都与黑板上的一模一样。
外国孩子三次才画好的苹果,中国孩子一次就完成了。但是,外国孩子画的是自己的苹果,中国孩子画的是老师的苹果。
这是中国孩子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下,学生没有独立自主意识,被动接受老师的“糖衣炮弹”。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滞后了教育进程的脚步。外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和赏析,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醒了沉睡的我们。下面,我就如何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作一总结,以便和诸位同仁探讨交流。
一、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
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位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学学习的习惯。
第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現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为基础,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此,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以此感染学生,迎得他们的信赖;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让学生时刻分享成功的喜悦等,使语文教学不再程序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分享合作的喜悦—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
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小组必须明确学习的任务。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让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其成果。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如果任务太简单,合作后影响学习效率,就不需要安排。每次进行这一环节时我通常抓住一个关键词:挑战自我。例如,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别人可能向你组提出什么问题?你们怎样去解决所提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小组内交流。
这样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体现三方面的内涵。
第一,对我自己的挑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自己是否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二,对教学方法的挑战。打破以往老师出示问题后,学生合作交流,如果一味地设计问题教学,学生难免还是被框定在老师固有的思维模式里,限制了他们自我探究意识的激发。
第三,对学生能力的挑战。学生是否能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读、思、议、辩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并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我们应该统观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引导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而所谓的“探究”则是一种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于探究主冲动之中。就像开头讲述的那个故事中的外国教师,他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研究,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不仅解决了问题,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形成敢于尝试,勇于表达的意识。而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此外,探究学习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所谓的科学精神指:学生必须持怀疑态度、探究激情、求实决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向书、向教师、向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质疑,怀疑才会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对所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有确实的把握,否则不能轻易下结论。这就需要老师把自己发号施令的“大王”角色转化成学生有朋友,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其乐融融的进行。
上述是我从事课改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模式的一些领悟和探索。我认为只要抓住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向就不会留于形式,偏离轨道。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模式化教学,语文教学缺乏了激情、创造和活力。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活力的推动力。只有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模式化的教学,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