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学习共同体 让师生日趋卓越

2014-10-21王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共同体社区学校

王芳

一、问题的提出

十年前,以“学习共同体”为愿景的学校改革,像“宁静的革命”一样在日本各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取得了改革的成功。我国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我校基于“公共性”“民主主义”“卓越性”三个原则,创建“四级学习合作共同体”,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创建培养专家型的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创新点

(一)创建学生合作共同体,让学生走向挑战与成长

第一,深化课堂学习合作共同体建设,构建乐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加强日常学习习惯合作共同体评价,促使评价指标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构建闲暇研究性学习合作共同体,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建教师合作共同体,让教师走向成长与幸福

第一,构建学科合作共同体,深化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更好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我校以省级课题《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深化研究》为载体,以落实《课程标准》为途径,完善各学科教师合作共同体,丰富以多元性、可选择性、高效整合为特征的学校课程体系。各学科以“面向全体、以点带面”为原则,以提高学生“说-写-思”能力为核心,开展了“学科素养展示家长开放周”活动,以活动促进课程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培养精神饱满、仪表大方、举止得体、思维敏捷、表达流畅、敢于表现的实校生。

第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把个人学习的积累转化为学校的教育生产力。

我校实施名师培养珠峰计划,构建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个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让教师保持前瞻的目光,改善心智模式,凝聚共识,由量变达到质变,把个人学习的积累转化为学校的教育生产力,让每—位共同体成员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和超越。

一是扩大“教师1+N”研修合作共同体,助力教师生命成长。

全体教师根据自身承担工作和个人兴趣,积极参加学术性团体和协会。重点突出“变易学习小组”和“行知研究协会”。各组织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助力教师生命成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真正凸显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和成效。

二是加强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确保人人过关,人人提高。

加强教研创新,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在研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积极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班级、年级、校级层面的教师合作共同体,优势互补,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

结合星级班级评选活动,促进班级任课教师共同体的发展;结合责任团队建设,促进年级层面的共同体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实施“三全、三自、三协调” 全员育人机制和全员育人智慧论坛两项措施,抓好校级层面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通过塑造合作共享的学校文化,提升教师的使命感与价值观,将成员个人愿景进行汇聚与聚焦,同时对学校共同愿景进行分解与承担。

四是进行教师合作共同体评价,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合作共同体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为抓手,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在宽松的环境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

(三)创建社区、家校合作共同体,让教育走向宽泛与开放

第一,建立社区合作共同体,发挥督导与管理的教育职能。

我校社区合作共同体由社会各阶层知名人士和普通老百姓组成,负责建设社区教育设施,解决社区教育环境问题,研究解决社区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贫困子女关爱等问题,举办社区家庭教育讲座,定期与学校交换意见,为学校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第二,利用家长合作共同体,为“三级共同体” 献计献策。

我校建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明确权利和义务。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家长开放日、全体家长参与的学情会商,解决班级、年级、学校的教育和发展问题。以“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为依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开展“金秋踏歌行”等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四)创建学校合作共同体,让学校走向共享与飞跃

第一,学校管理一体化。

根据区教育局意见精神,我校与九龙街道北眉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两校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并对共同体负责。

第二,教学研究常态化。

通过共同教研,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检测等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两校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三,德育工作互助化。

以全面落实十二项育人制度为总抓手,开展互助合作“五个一”活动:一次主题班会观摩,一次城乡体验,一次联谊,一次互助,一次展示,增进友谊、相互激励。

第四,优秀师资交流经常化。

建立共同体内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提高交流教师待遇,保证优秀师资交流经常化。

第五,考核评价机制化。

建立共同体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 的捆绑式一体化联动考核。学校发展共同体统一制定成员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第一,通过创建学生合作共同体,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各级科技创新、机器人大赛、艺术体育竞赛等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中获奖。2011年以来,有七百多人次在区级以上获奖。其中袁凤池同学被评为潍坊市四好少年,董浩雯同学被评为齐鲁好儿童。

第二,通过创建教师学生合作共同体,转变了合作意识,创设了合作氛围,提高了合作能力,形成了共同愿景,每一位教师在合作中切实体会教师职业的荣耀与生命价值,切实提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業素养,让一部分教师率先作为教学的专家成长了起来。

第三,通过创建社区、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关心学校,学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网络,促进了尊师重教、文化互助风气的向好发展。在教育局组织的电话抽访活动中,我校的家长满意度连续三年达到了百分之百。

第四,通过创建学校合作共同体,使学校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了自我的发展与飞跃。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区高居榜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共同体社区学校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学校推介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