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2014-10-21朱永平
朱永平
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对社会而言,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企业而言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控制要素谈点粗浅的意见。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一、前言
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建成最终产品的活动。“接过您手中的蓝图,交付您完美的产品”某一施工企业的这句广告语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优秀的设计成果,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变为现实。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证以及观感质量能否体现设计的艺术水平。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一)PDCA循环原则
(1)P:计划: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为方案。如一个项目部的地下室为大体积砼施工,则应将砼内外温差作为关键控制点,此时的计划就是指定专人收集该工程的相关资料,编制大体积砼施工专项方案,明确使用何种仪器、在哪些部位设测温点、多长时间测一次、内外温差的控制值为多少等等。方案编制后还应有相关人员核对其经济性、可行性、有效性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D:实施:包含两个环节,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活动。继续上面大体积砼的话题,实施时应召集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使这些具体的管理者和作业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操作要领,按专项方案的具体要求去布置测温点、准备降温物资等等。
(3)C:检查:一要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未按计划执行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4)A:处置:对于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或不合格,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理应分纠编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全,为以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二)“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控制原则
(1)事前控制: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制订质量计划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质量计划中应对如何顺利实现合同目标确定要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及由谁做。具体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目标的确定和项目目标实现方法及具体措施的制定。目前有些资质较低的企业在承建中小型一般工程项目时,无质量计划或质量计划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现象较为普遍。做事无计划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缺乏统盘考虑,因此强调事前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事中控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对质量产生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为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能力,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相比较而言,操作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是关键,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两者缺一不可,企业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来发挥操作者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
(3)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因而无论计划多周密,事中约束监控的能力多严格,质量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总是客观存在的,而当这种偏差超出了允许范围时,就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保持质量受控状态。“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其实质也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素:
(一)劳动主体: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由于目前大部分工程一方面以“最低标”、“合理成本价”、“直接费加税金”等条件中标,另一方面合同中的质量目标、文明施工、安全目标多为确保市级优质工程争创省级优质工程、双标化工地(创标条件之一)、绿色工地等等。而这些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费用往往在报价时予以优惠,这一现状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某些项目错误地以为少配置项目部人员或让操作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可以减少人工费开支。
(二)劳动对象:材料、半成品、设备等的质量
我国《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供应商的某些营销手段对采购人员具有极大的诱惑,项目部应正确把好采购关。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
(三)劳动方法:采取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水平。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力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翻开项目部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若由我公司中标……”等字眼还郝然在目,把投标时编制的“技术标”未作修改拿来就当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施工企业的通病,好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批、审核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开工前应报监理公司总监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四)劳动手段:工具、施工机械、设备等条件
施工阶段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数量,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同时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管理。
(五)施工环境:现场地质、气象等自然环境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现场地质、气象、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等。施工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严寒、酷暑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是后一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
四、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工程质量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方法始终有持续改进的空间。工作中严格执行此项标准,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加上质量、安全监督站、建设主管部门等各级政府的监督管理,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程质量的保证和提升不会再是一句套话,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节奏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
[3]强制性条文,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