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的分析和研究
2014-10-21邓敏桂建华
邓敏 桂建华
浙江绿洲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2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逐日提高,许多人们对旅行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地新园林,新景点与日俱增。然而,这些园林在外观上虽亭台楼阁,曲桥游廊,将古典园林仿造得极为有样,但与古人留下的名园相比终究差一些。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技艺;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彰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特色,地域风貌,可谓是中华名族之瑰宝。以下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三个方面:园林历史之悠久,园林类型之丰富,造园技艺之高超三方面探析其美之所在。
一、历史之悠久
据大多数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最初的苑囿发展而来的。苑囿起初是皇帝用来狩猎,宴饮的场所,之后逐渐衍变为具有观赏,游玩功能的园林形态。殊不知,古典园林的另一源头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上古时期,村落居民为了遮阴防尘,又能游戏其中便在村落住宅边绿化,无论哪个起源更为准确,它们都表明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悠久。
历史上,古典园林的发展受到很多思潮的影响。譬如陶渊明,他作为归隐之士,成为文人园林的创始人,他的“世外桃源”就是田园村居式花园的体现。并且,以他为代表的文人墨客的“朝隐思想”成为了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动力。
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在明清时代十分辉煌。此期间建造的很多园林至今保存完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园林艺术理论和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计成的《园冶》,这部著作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上的不朽之作。又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大观园是盛清园林艺术的综合概括。其二,明清时期,农业,工商业发达,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邑郊风景园林普及全国。其三,皇室统治者对园林的重视,“三山五国”的修建就是很好的证明。尤其是乾隆皇帝,他在南巡时十分喜爱江南园林,便将许多私家园林营造之技法引入皇家园林。
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园林艺术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了很多变化,有时发展鼎盛蓬勃,有时略显没落。只是无论如何,它的绵绵历史所沉淀的尽是精华。
二、形式之多样
中国古典园林被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四类。
皇家园林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尽显高贵之气。这里融入了真山真水景观,对自然整饬改造之后,展现了独特的皇家园林风范。皇家园林中建筑风姿各异,添色颇多。如,颐和园买卖街再现苏州街面貌,它的增添为皇家园林营造了别具一格的氛围。
私家园林在明清之时发展迅速。一方面,该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这一阶段政治现实有些灰暗,许多造园者的人文理想,生活意识,哲学思想偏于山水之乐,远离官场之意。私家园林的营建遵循了“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所营造的山水景致,建筑装饰和小品尽显雅致,朴素之意,表现了园主的隐逸之情怀。他们宁静自然,简洁淡泊的心态得以体现在园子可游可居,精雅巧妙上。此外,也展现了他们的内敛的自尊。
寺观园林也十分受欢迎,如灵隐寺,少林寺,镇江定悲寺等名寺。它们环境幽邃,山深林静,溪泉相伴,古树名木郁郁葱葱,文物艺术作品甚多,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寺观园林营造的“深山藏古寺”之意境总是给人以静思,幽深之感。
邑郊园林的产生与城市治水密不可分。如杭州西湖。此类园林受到不少文人墨客赞誉,所咏之诗层出不穷。它将山水楼台与传统文学紧密融合在一起,体现情景交融之意,是综合的艺术之美。
三、技艺之高超
古典园林造园采用“有法之式”,与普遍的艺术规律相通,可谓“园因景成,景因园异”。《园冶》中提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艺术原则。而造园手法中借景包括远景,近景,对景,实景,虚景,镜景等。例如沧浪亭北面曲廊亭榭近借园外水面要利用自然山水,按照山石脉络走向,以及水的源头流向组织风景,如沧浪亭的苍古假山,巧借园外之活水。而道路的设计需做到“顺势辟路”。其次,花木的种植也要顺应自然生长的姿态,朴实无华。古典园林艺术中建筑都是多曲折,多变化,多开敞。建筑景观处理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例如与气象景观,时令变化结合,形成空灵,流动,灵活,自由多变的风景空间。
造园技艺中,对比手法运用最多。动静,虚实,旷奥,曲直,大小,开合,形影声色等不同方面的对比,均能烘托主景,给观赏者提供新鲜兴奋的景象。以空间大小对比为例,苏州留园出入口的处理最为典型。留园入口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消除了沉闷,单调的感觉,使游客新鲜的感觉提升,尤其是最后进入主空间,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明朗,开阔。
而虚实对比在造园上使用也很普遍。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景观迂回曲折,山为实,水为虚,水中有岛,岛中有地,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更是营造了空灵,宁静的意境。无论采用什么技法,精美的园林总是给予游者一个听,嗅,感,视各种人体感官的综合体验,并且在此基础上,使游人上升到神思。这是园林观赏的高层次境界。游者可以在园中找到理想的世外桃源,有脱离社会,远离尘嚣之感,达到内心的安适,精神的放松。这也是我们当今造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四、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无处不体现。能够领略其造园精华,当今园林才能有真正的古典之美。对于,园林学习者而言,任重而道远,弘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上接第262页
图7中①为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②为中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支护;③为中导洞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④为中隔墙混凝土施工;⑤为左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⑥为左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支护;⑦为左侧导洞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⑧为右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⑨为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支护;⑩为右侧导洞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为中隔墙右侧与中导洞右壁设置横撑或回填;为左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为左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为左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为左侧主洞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为左侧主洞仰拱衬砌浇筑、回填;为左侧主洞拱墙防水层、二次衬砌浇筑;为右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为右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为右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为右侧主洞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为右侧主洞仰拱衬砌浇筑、回填;为右侧主洞拱墙防水层、二次衬砌浇筑。
5 监控量测设计
结合本隧道大跨度浅埋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现场监控量测的配合,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
监控量测主要拟定为两个方面:
(1)位移量测:量测拱顶下沉、各侧导洞周边收敛,以及拱脚、拱腰、仰拱、围岩内部位移。
(2)应力、压力量测:量测中墙顶压力、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双层初期支护间压力、初期支护与二衬间接触压力、钢拱架内力、衬砌内力、锚杆轴力等。
6 经验与体会
(1)本文结合浅埋大断面隧道设计,对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的断面形式、结构支护参数、施工方案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结构的强度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大断面连拱隧道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2)连拱隧道施工工序多而复杂,与其他形式隧道相比,更需要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动态,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能达到结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的动态优化等目的。
7 结语
综上所述,连拱隧道因其自身具有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线形顺畅,引线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在如今的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连拱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做好现场的质量监控。本文就就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能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飞、王仕虎、武志强.大断面软土层浅埋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J].云南水力发电.2006(02).
[2]庄富盛.某隧道浅埋施工处理方案优化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