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思考

2014-10-21徐丹丹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考高校

徐丹丹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迅速发展增多,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以史为据,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发展现代。而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化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建立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七年里,国家对原有的205所高等学校进行了分阶段的改革,至1953年,国家掌握了所有高等学校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就取缔了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等反动组织,废除了国民党实行的反动训导制度和限制学生参加政治活动的“入学保证书”制度,通过向高校选派校长,公开校内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党委,开展建党建团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校长负责,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青年团和学生会等互相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旧教育制度的改造任务,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高等学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设置、政治工作制度的实行一级政治课教师的培养,从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和教育主体上,保证了马列主义在高等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表明我过高等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逐步规范。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比较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学生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有了改进,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正在成长,许多优秀的学生参加了青年团和共产党”。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和曲折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对如何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规定了方针,指明了方向。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根本宗旨,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必须进行马列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必须改变政治教育中脱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脱离具体教育对象的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拒绝在学校中设政治课,不论用什么借口,都是错误的。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又颁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领导体制和主要任务、目的要求和方针政策等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同时,根据“高教六十条”的精神教育部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作了具体安排,根据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政治理论课程,经过调整逐步恢复并获得新发展。

这些指示、条例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八届十中全会之后,这些正确的政策很快就被搁置了,许多政策又出现了大的反复,政策调整的许多成果不仅被否定,而且“左”的思想和实践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受到冲击,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最终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出现了曲折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失误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政治秩序全面搞乱,将中国的经济推向深渊,更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文教战线是“文化大革命”的起点和突破口,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各项教育活动受到直接冲击,高校党委机构瘫痪,教师队伍受到打击,德育目标和教育方针被践踏,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中许多高校遭到“关、停、(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44页)迁、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精神,一大批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高校被迁往外地,有些高校被撤销合并。同时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一元化领导的体制,全国高等学校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和管理,原有的规章制度基本被废止,导致各地各自为政,领导管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使得高校数量锐减,质量低下,布局不合理,专业混乱不堪,甚至名存实亡。

总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发革命集团的肆意破坏,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高校教师尽管受尽了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们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德信念没有动摇。他们顶住压力,坚守岗位,顽强斗争,用于制止各种形式的打、砸、抢行为和无休止的派系斗争,保证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保护学校的教学设施,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为和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这一时期,高校政教专业改变了过去长期封闭禁锢的状态,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如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即“中发[1985]18号”文件。这个文件是一个总的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改革的文件,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全面启动。但也必须看到高校政教专业的工作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依然存在,为此,国家教委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陆续制定和发出了一些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新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进。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意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国家教委1995年11月23日制定并发出了《关于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提高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整体推进德育教育。

总之,这一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目的都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石云霞.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60年(1949-2009)[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思考高校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