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
2014-10-21陈雪莲
陈雪莲
瑞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325204
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建筑师们摆脱以往的思想束缚,不断探索适应新的创作手法与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我国建筑形式的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受到当时物质材料基础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建筑美学思潮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建筑形式进行研究,发现建筑形式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仍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及动态的延续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关键词:建筑形式;发展
一、以前及现在的建筑结构形式
16 世纪以前建筑结构形式为堆砌结构、梁(二维)、板(三维)结构、拱结构和悬索结构。但此时的建筑结构全凭经验建造,沒有理论指导,可以说是在盲目进行。后来通过漫长的岁月,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才逐渐掌握建造技术,才能建成既美观实用又坚固耐久的房屋、桥梁。
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一部分人可以从事理论工作,将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规律,从而诞生了理论。随着数学、力学的发展,建筑结构也逐步发展起来,建立了结构学(砖石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索结构、膜结构等)。
后来随着西方建筑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建筑结构大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拱、壳结构形式,并创造出许多不朽的建筑精品,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进而发展成为索体系。对索体系来说,如果不平衡,索体系的几何形状将自动改变,直至取得力的平衡。
在1978到1981年,在建筑创作上,建筑师针对此前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功能主义”建筑形式进行了批判,重新拾起了五十年代的复古主义“民族形式”。同时,在研究总结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后,中国建筑师初步运用了正确的现代建筑理论来指导建筑创作,从而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
从1982到1984年,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建筑形式突破了民族性的束缚,开始形成体现现代建筑理论的新风格。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现代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多层、低层住宅、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
(1)低层住宅主要是指(一户)独立式住宅、(二户)联立式住宅和(多户)联排式住宅。与多层和高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最具有自然的亲合性,适合儿童或老人的生活。住户间干扰少,有宜人的居住氛围。
(2)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
(3)小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层~10层高的集合住宅。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
(4)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现代化的产物,依据外部形体可将其分为塔楼和板楼。
(5)超高层住宅多为30层以上。超高层住宅的楼地面价最低,但其房价却不低。这是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需要考虑的因素会大大增加。例如,电梯的数量、消防设施、通风排烟设备和人员安全疏散设施会更加复杂,同时其结构本身的抗震和荷载也会大大加强。
二、未来建筑形式
1、智能建筑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内涵在不断地发展,赋与建筑的新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之中。所以,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智能建筑是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它对结构、系统、服务等进行全面地综合并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其功能是:①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和通信设备;②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功能。国内有的专家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2、零耗能建筑
由于能源危机,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主题。各国都在推行全方位降低能耗,有人提出“零能耗建筑”的概念。所谓“零能耗建筑”是指不消耗煤、电、油、燃气等商品能源,其使用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室内人体、家电、炊事产生的热量,排出的热空气和废热水回收的热量的建筑。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筑节能,一大批新技术、新能源被引入到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保温材料、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自然及机械通风技术、新型采暖空调设备、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等。国外的节能建筑充分利用了这些新技术,并把它们合理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舒适与节能的高度统一。
3、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以其造价低廉、注重民俗习惯、使用当地材料、适应地域气候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在发展中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规模化和高效率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源自于高科技的生态技术将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新一代"高技派"注重生态环境,并用高科技去解决建筑中的生态问题,从而为其注入了无尽的生命力,换句话说,高科技以生态为目标,其路会愈走愈宽;反之要在高层次上解决建筑中的生态问题,又必须依靠高科技,也就是说,生态建筑以高科技为依托,将会如虎添翼。因此,高科技与生态的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4数字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中国加入“WTO”“十一五”计划,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可以设想,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住宅”,与现在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或“智能住宅”有多大差别,这些可以预见的前景,预示着“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
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内近几年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建筑领域的持续扩展将会使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在的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日新月异,可视对讲系统、指纹门禁控制系统、智能窗帘及遮阳系统、远程抄表计费系统,电子银行、网上购物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一日千里、放眼世界的乐趣。
结束语
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每个建筑风格都与当时的时代气息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在未来的建筑形式中,更加注重的是节能与环保建筑的建设。只有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建造出适合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梁子平.浅析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J]建筑大师论文集2005,(16)147-149
[2]罗碧华,金其顺.供建筑空间组合的合理性研究[J].新建筑向导,2011,(33):237
[3]黄河源;浅谈房屋建设中的结构设计[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4]郑海虹;张琴凤;卢宇峰;刘宏昌;叶瑞欣.超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比较及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