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浅析
2014-10-21邓书福
邓书福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530012
摘要:旅游景区作为游客服务基地,十分适合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慢行系统不但能够激发游客低碳出行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保护旅游区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区慢行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的“慢”格局,而后提出了旅游区的“慢”交通,最后提出了景区的“慢”游赏,以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区域,旅游区应注重降低人们的快速生活频率,确保人们能够真正实现身心放松。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区的慢行系统成为了旅游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大力发展旅游区慢行系统也十分符合当前我国的低碳环保理念。本文主要贯穿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等不同阶段的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从"慢"格局、"慢"交通、"慢"游赏三个角度进行剖析。
1、旅游區 “慢”格局
1.1旅游区小街区紧凑化的整体格局
人性化尺度是旅游区慢行系统的首要条件,以游客的需求和愉悦体验为出发点,为游客提供舒适、周到、人性化的服务。为此,旅游区总规划应主要遵循小尺度街区紧凑布置格局的原则,只有这样,游客才能享受到更加舒适、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旅游区的小街区尺度要充分体现出适宜步行;旅游区的外围要以旅游接待和居住为主,地块长度不宜太长。旅游区小街区紧凑化布局在符合低碳设计诉求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步行距离。虽然小街区紧凑化的整体格局提高了景区市政道路总量,但是也有利于增加街区活力,为旅游区的大力发展提供相应的基底空间。
1.2旅游区核心功能空间的线性布局
旅游区慢行游憩与景区商业功能项结合便形成了线性结构。总体来说,旅游区的总结构形成一心一轴一环三片模式,其中一环与一轴分别为绿地、慢行系统与商业的复合体,一轴则是旅游区最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一环是慢行道主干树种的带状绿地。带状绿地区域可更换铺装材料、增加行道树、园林绿化、景观小品,增加游客在游览或出行过程中的舒适性。相比集中布局,线性布局有着可达性与辐射力的特点,能够实现各种功能节点的链接,实现游憩与交通性统一的慢行目标。只有真正实现以线带面的一心一轴一环三片模式,才能更好的诠释旅游区核心功能布局,发挥旅游核心区的真正作用。
2、旅游区“慢”交通
2.1慢行道路的分级组织
旅游区在大力提倡慢行系统时,对于日常旅游中的机动车同行也不能忽略,所以,对于旅游区不同级别的道路根据日常现实需要应制定不同的非慢行计划方案。机动车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和干路,适合制定机非分行,在道路的单侧或双侧要设置相应的带状绿地,带状绿地中要设置相应的步行道或自行车道等专用慢行道,专用慢行道有着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游憩功能。那些生活性道路由于机动车同行较少,可以采取机非混行的通行策略,制定限速等一系列设计手段,限制机动车辆通行的通畅性。人行道与机动车道无明显差异,此外,为方面人和自行车在无机动车通行时共享机动车道路,要做到统筹道路设施的设置,以便最终形成尺度适宜的旅游区街区道路。确保慢行过街、慢行通道、慢行网络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对慢行主体这类交通弱势群体给予充分的尊重及人文关怀,尤其应关注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通行的便捷性,确保慢行主体的通行权和通行空间不受侵犯,保障慢行设施无障碍及通行空间的连续性。
2.2 旅游区慢行连续性的设计
慢行路本身的连续性是旅游区慢行系统的连续性首要体现,机非交叉的问题的处理是慢行系统在旅游区内设计规划的难点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不同的景区也在做着不同的尝试,例如,不少景区根据景区休憩的主题将慢行道的色调与鲜艳的色彩相结合,在机非交叉区域做减速面处理,并且设置相应的色彩提升机动车减速慢行。对于旅游区绿环等游憩区域,在干路交叉口也同样采取相同的设计。为保障步行环境以及商业街的景观,支路与商业街交叉路段采取生活性曲径设计方案,做到严格控制机动车车速,此外,还要根据旅游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机动车交通管制。采用宁静化交通设计,利用设计手段确保机动车在慢行交通活跃的区域降低车速,利用醒目铺装提醒驾驶人将通行优先权给予慢行主体。
2.3旅游区跨越红线的慢行道统筹设计
当旅游区的游客数量达到相应的程度之后,为提高旅游区的活力以及保障游客的时空均匀分布,要注重沿街社区开设底商,沿街社区开设底商对于支路行人也是一道风景。在旅游区规划设计时,作为旅游区道路设计的一部分,人行道应引起相应的重视,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二者之间不易衔接,应由地块设计。所以,在旅游区设计阶段,在进行旅游区慢行空间设计时要跨越用地红线进行。在保障通行顺畅的同时,设置相应的休闲服务区,将街头休憩等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该区域,最终形成丰富且宜人的旅游区街道慢行空间。
3、旅游区 “慢”游赏
3.1专用慢行道路“风景化”
专用慢行道是对美国“风景道”设计的发展和延伸,在风景较好的线性绿地系统中设置蜿蜒的步行道和独立的自行车道,在保障交通顺畅的同时为旅游区游客以及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散步、慢跑以及骑行空间。专业慢行道不但可进入性好,而且能够对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起到串联的廊道作用。旅游区内的绿化就是借助这种理念,将景区内的商业区域、文化中心、旅游景点等各个服务设施串联起来,使得游客以及周边居民能够十分容易的进入到旅游区的慢行系统当中去,并且通过慢行的方式到达相应的旅游景点以及服务设施。
3.2 旅游区公共开放空间“博物馆化”
在旅游区慢行系统设计时,应注重融入相应的解说教育,使得慢行系统成为游客浏览与交通的复合体,将旅游区的公共空间转变成一个巨大的户外博物馆,这无疑是旅游区慢行系统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作为旅游区的重要职能之一,解说教育不可或缺,旅游区不但要使得游客实现身心放松,而且也应做到博物馆的功能,促使游客对旅游区内的生态、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虽然,解说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室内博物馆,但是室外的解说教育也不应忽略。例如:
一些类似于生态群落、地貌景观的较大尺度的自然景观,如果能在自然环境中不经意间被展示出来,则具有更加真实和新奇的效果,兼具景观性和教育性。基于这一策略,旅游区规划在带状绿地慢行系统及商业街慢行系统中,加入相应的等解说教育系列节点,使慢行交通“游线化”、公共开放空间“博物馆化”,使得游客在休憩的同时而获得了相应的旅游区知识。
4、完善道路沿线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旅游区慢行道路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游客对低碳出游的激情,在建立特色慢行道的同时,加强完善道路沿线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
(1)美化道路环境,增强出游舒适性
旅游区慢行道的线路规划应该结合各园区、服务设施、景观节点和旅游景点等进行布置,道路沿线通过更换铺装材料、增加行道树、园林绿化、景观小品,增加游客、当地居民在游览或出行过程中的舒适性,激发游客低碳旅游的兴趣和热情。
(2)完善公共配套,增强出游便捷性
旅游区慢行道可按(改成“参”)照500米一个公厕、200米一个直饮水点、100米一个垃圾箱、50米一把座椅、3000米一处服务驿站、300米一个休息亭,完善慢行道沿线的公共管理、休息、市政环卫、商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