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探究

2014-10-21王莉

基层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高速公路

王莉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公路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高速公路行业,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有基本的承载作用,其已经成为国内现代化的公路建设水平的代表与体现。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并对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经济适用性的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经济适应性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载体,是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的代表之一的高速公路部门也应在时代的背景下研究经济管理模式,并且应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进步,进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1.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

1.1以事业方式统筹高速公路管理

首先与我国的金融环境相适应,充分利用政府信用,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其次,非盈利事业机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比较符合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地区统一管理模式,避免管理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行业管理政策、标准的贯彻落实。

1.2以事业方式统筹大部分干线公路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72%的高速公路由省公路局为管理主体,负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统贷统还和运营管理。这种模式集中统一管理,行业管理水平较高,较好地实现了对高速公路的监管,为社会提供了较好的公路运输服务,积极进行投融资多元化的尝试。

1.3从分散到部分集中的准企业化管理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融资、资产管理和养护管理等职能。该公司是省交通厅下属的企业,又承担某些行政管理职能,比如建设监管、路政管理等,這种模式类似将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管理的实施,保证管理的统一,降低管理的成本。

1.4从分散到统一的企业化管理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高速公路采取“省领导小组决策、省高指监管、公司筹资、市高指建设”的模式,逐渐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四分开的格局。全省高速公路管理资源重组后,成立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负责筹资和经营管理。江苏模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效率。

2.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没有一套统一专门适用于高速公路的法规条例,我国高速公路执法的主要依据1999年10 月修正的《公路法》[1]。《公路法》对公路建设和收费公路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并未对高速公路管理内容、管理手段、执法主体等基本要件提出具体规范[2]。由于地方《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与《公路法》一些相关规定不一致,处理结果可能不一样,造成管理混乱。路政管理职责不清、路政管理及交通路政执法范围不明确,缺少执法依据而影响执法力度。

2.2管理机构设置重复且管理脱钩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致使我国高速公路

管理机构的多样性,存在政、事、企等多种管理主体[3]。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导致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的混乱局面。由此产生高速公路机构重复设置,以及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工作上相互扯皮、推诿,政令不能通达。高速公路管理需要集中、高效、统一、特管,管理职能属于有机整体。但是,目前各省市通常将交通安全管理从中割裂出来。因此,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权力、职能在立法上含糊不清、被割裂开来。

3.高速公路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法律手段

立法方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管理有序、发展健康,因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显得比较滞后,没有完全体现其应有的高效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工作刻不容缓。

执法方面,高速公路的执法问题是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当前要解决好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要明确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模式,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

3.2经济与行政手段

高速公路具有的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具有的起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承担起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责任,组织建设和管理高速公路,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即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条高速公路,但同时要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方式就是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政府对高速公路经营进行规制,既适应了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政府宏观经济的目标要求。

4.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评价

以各省高速公路管理与经营情况为被评价的决策单元。首先对评价指标原始

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DEA 方法评价指标的一般原理,应将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作为输入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作为输出指标,因此将区域高速公路建设负债、高速公路经营机构数量、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所占比例3 项指标作为输入指标,建设投资额、收费收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 项指标作为输出指标。应用模型和Matlab 软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4.1经济适应性总体评价值不高

高速公路管理与经营模式的总体评价值不高,主要因我国高速公路尚处于快速建设时期,路网规模迅速扩大,运营管理压力很大,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各省市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的各种模式都有其利弊,总体上来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主体多元,责权不清,管理效率较低,服务水平与质量不高,管理成本较高等,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4.2各省份评价值存在明显差异

以评价值较高的江苏省为例,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的相对统一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与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较为适应,提高了管理效率。辽宁省、山东省、陕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采取的是事业统筹(为主)的方式,避免了管理主体多元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但也存在社会资金利用不足,建设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实行“一路一公司”的广东省、四川省,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比重较大,有利于引进社会资金,但建设债务负担较重,且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和规范化,影响管理效率与服务效果。

4.3评价值存在地区性差异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不同高速公路管理与经营模式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高速公路网络也初具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是我国东部地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适宜在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下,采取相对集中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保障能力和网络化、规模化效益。我国中西部地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依然较为艰巨,减轻建设资金压力,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是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与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适宜采取事业统筹(为主)的方式,增强资金筹措能力,并在保证管理与服务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企业化的经营模式。

综述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公路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冰.关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16):482-483.

[2]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2009.

[3]吕艳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评价[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4):386-387.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高速公路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大雪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