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考
2014-10-21王纪玉陈洪国刘亚芳
王纪玉 陈洪国 刘亚芳
摘要 为了深度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从区位与交通、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政府支持3个方面进行了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深度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打造精品线路、区域联动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和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4个方面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为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咸宁;文化旅游;深度开发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1002-02
Thought on the Deep Exploit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Xianning
WANG Jiyu1, CHEN Hongguo2*, LIU Yafang3
(1.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Hubei 437100; 2. 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Chemistry and Bi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Hubei 437100; 3. Xianan District Experimental School, Xianning, Hubei 437100)
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ploitation of Xiannings cultural tourism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government suppor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anning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four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hat is building several attractive scenic spots, developing some topquality tourist routes, strengthening region linkage and promoting publicity, and establishing regulations to train high quality tourist talents.
Key words Xianning; Cultural tourism; Deep exploitaion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出台,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洛阳汉魏故城、辽宁棋盘山开发区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相继建立并取得很好的效益。咸宁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历史文化悠久,其具有的青铜文化、苗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三国文化、闯王文化、北伐文化、五七干校文化、道教文化、明清民居文化等,是长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深度开发咸宁市的文化旅游既具有可行性,又对促进咸宁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咸宁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1.1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發达
“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尚书·大禹谟》中也说:“野无遗贤,万帮咸宁”,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宁。咸宁地名的确立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演变过程。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距离省会城市武汉90 km,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咸宁交通便捷,138 km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杭瑞高速贯通南北,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106、107、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武咸城际铁路直通武汉。该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绿化覆盖面积2 665 hm2,绿地面积2 268 hm2,绿化覆盖率41.78%,绿地率35.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7 m2。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之城、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等荣誉称号[1]。良好区位和发达的交通优势为发展文化旅游打开了局面。
1.2 文化资源丰富
咸宁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先天条件。据统计,咸宁自然旅游资源408处,人文旅游资源 380处。咸宁市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
1.3 咸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
旅游业是咸宁的支柱产业,受到咸宁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咸宁市委、市政府针对咸宁地理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提出了“服务大武汉、联动湘鄂赣、借船出六省、创新求发展”的发展策略,理清了“县市做特色、项目抓精品、区域创品牌、整体上台阶、联动谋未来”的工作思路[2]。各级政府部门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发展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加强六县市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特别是2010年,国家旅游局确定青岛、苏州、咸宁、丽江、上海徐汇区为首批5个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咸宁市将实现旅游标准在所有景区、旅行社的全覆盖,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培养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打造“中国温泉休闲之都”。目前,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17个,其中AAAA级以上的景区达7个,位居全省第3位,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3]。
2 咸宁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有区位、资源等优势,但是相比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洛阳汉魏故城、辽宁棋盘山开发区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园来讲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还处于小、散、弱、差状态,竞争能力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经营困难;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不鲜明,缺乏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旅游与文化结合度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由于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接待设施不完善;客源以近程游客为主,对省内其他州市和邻近省区的吸引力较弱,海外游客人数十分有限;旅游促销机制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不完善;投资引导不足,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的机制不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旅游市场秩序亟待进一步整顿和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咸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咸宁市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策略
文化旅游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极具特色的观赏性和具有旅游体验价值的项目和产品,该产品和项目能让游客通过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产品的内涵和特色,既能观赏到美景,又能受到文化的熏陶[3]。
3.1 加大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融合,打造精品景点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一种结合,对于咸宁来讲,虽然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很丰富,但是相对全国有名的风景区而言,影响力不大。因此,在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尤为重要。赤壁市重塑三国赤壁,做三国文化品牌,依靠陆水湖山清水秀资源,打造“动感陆水湖文化产业园区”,依靠羊楼洞打造民俗文化与“古道茶城”。 嘉鱼县地处鱼米之乡,富有浓郁的水乡文化气息,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可整合现代治水文化、二乔文化、山湖温泉、特色小吃和以螃蟹、莲蓬为主的水产品等资源,打造现代乡村体验游。崇阳县把商周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态旅游活动中,主打“商周天府,生态崇阳”。通城县通过挖掘瑶族文化,主打“瑶族故里,寻根祭祖”。通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围绕九宫山、富水湖“一山一水”建设,依托王明璠古宅第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宝石村古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景区、闯王陵遗址旅游景区、隐水洞科普探险旅游景区、富水湖水上游乐旅游景区等区域,构筑以九宫山为主,集道佛教文化、生态观光、避暑、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形成通山特有的“游九宫山-玩富水湖-探隐水洞-漂太阳溪-观古民居-谒闯王陵”的大旅游格局。咸安区抓住咸宁国际温泉城投资建设契机,以“两洞、两山、两湖”(即太乙洞、飞仙洞,禅台山、花纹山,嫦娥湖、羿公湖)为空间载体,以嫦娥飞仙文化为主线,串联仙女、爱情、民俗等文化,将文化融入到竹海、桂花、岛屿、湖泊、乡村中,挖掘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向阳湖五七干校遗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乡村生态和当地文化主题,将咸安区打造成以桂花、楠竹为旅游产业链,集休闲观光、生态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城郊型旅游圈。
3.2 以旅游交通体网络为纽带,打造精品线路
建设一个旅游交通中心—温泉。强化东西两大交通门户——赤壁镇、九宫山镇。构建两大交通环线:内环线:温泉—汀泗—星星竹海—鸣水泉—刘家桥—金桂湖—131—大幕山—梓山湖—温泉;外环线:温泉—嘉鱼—赤壁—陆水湖—崇阳—通山—九宫山—隐水洞—温泉。打通陆水河流域旅游景观路:赤壁古战场—赤壁市—陆水湖—崇阳洪下—崇阳沙坪—通城隽水—通城麦市—通城黄龙山。汀泗桥到浪口的温泉生态旅游公路:汀泗桥—星星竹海—金沙—浪口温泉—崇阳天城;金桂湖—大幕山—横沟桥;通城大坪高速出口—通城药菇山(龙窖山)交通线路,形成市域范围内的1~1.5 h交通网络。
3.3 区域联动、打造旅游信息平臺和开展相关节庆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
基础市场立足于武汉、长沙、南昌、岳阳、九江为主,开拓“1+8”城市圈其他城市,如鄂州、黄冈、黄石、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构成基础辅助市场。发展市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机会市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东等国内其他省市。国际旅游市场以东南亚、港澳台、日韩为重点目标市场,其他市场包括欧美市场和亚洲其他地区市场。
加大咸宁旅游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以咸宁旅游信息门户网为龙头,以各主要景区网站为重点,以辖区内六县政府网站为依托,以旅游企业网站为补充的咸宁旅游网络体系、旅游解说体系和公共信息标识体系。
区域联动,开展节庆宣传活动。咸宁国际温泉城办好中国·咸宁温泉文化旅游节,赤壁市办好中国·三国文化论坛,通山县办好湖北·九宫山宗教文化节,咸安区办好咸宁桂竹生态旅游节,崇阳县办好中国·崇阳商周农耕祭祀文化节、嘉鱼县咸宁·嘉鱼“鱼”文化旅游节,通城县办好湖北·瑶族原生态旅游节,体现文化历史、彰显文化个性、为旅客提供娱乐舞台。
3.4 建章立制,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旅游主管部门建立有关旅游景区(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等相关标准,用旅游行业标准来规范旅游市场。建立旅游质量投诉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检查、监督,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治,促使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目前旅游管理和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和素质不高的状况,依靠湖北科技学院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完善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素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 商文斌.低碳生态旅游与咸宁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519-9522.
[2] 2011年成宁市政旰于工作报告[R/OL].(20110125)http://WWW.doc88.eom/p-0877384768925.html.
[3] 咸宁成为全国五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EB/OL].(2010-08-30)[2014-07-05].http://www.xnnews.com.cn/ztbd/2010zt/wqly/201101/t20110128_198194.htm.
[4] 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