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感恩特色 促内涵发展

2014-10-21邱旻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教育

邱旻

时下,我县基础教育已步入以发展内涵为主的新阶段。所谓“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即“特色”。换言之,即特色办学。这是教育适应新期待,回应新要求的战略措施。作为长汀城区一所新办还不到六年的县直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设学校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一所校风优良、学生青睐、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依据实情,精心定位

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我们对校情和生情作具体分析,从校情、生情实际出发,谋划学校特色。

1.依据校情,定位感恩

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创办时间短。为了服务主导产业,服务城镇发展,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秋季将原大同新民小学、七里小学、光明小学合三为一,收归县管,名为新民小学,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将其更名为“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至今还不到六年的时间;(2)事业发展快。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到6年的时间,学校从原有的6个教学班百余名学生扩大到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名,另又设附属幼儿园1所,幼儿三百余名,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些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各界的关爱,师生的努力。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与城区孩子一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二实小师生,理应常怀感恩之心,把种种关怀与关爱,化作自立自强的源泉动力。

2.依据生情,定位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当下的小学生都是家庭“小皇帝”,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感恩意识和行为普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学校教育过于形式化,以及社会观念给涉世不深的孩子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告诉我们,加强感恩教育,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基于校情、生情,学校决定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并将此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载体,通过精细化管理,从知识、情感、实践等多层面入手,构建感恩教育的立体时空,让每一个孩子识恩、知恩、感恩,进而立德做人、立志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并能在长大后立业感恩,回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二、稳步推进,精密实施

1.营造氛围,激发感恩

优良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感恩意识的激发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据此,我们围绕“感恩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校园文化的整治与建设。对学校的三幢楼分别冠名为“知恩楼”“识恩楼”“报恩楼”;每班教室门前装裱学生亲笔书写的“我的感恩格言”栏;班级、年段分别设置“我感恩我优秀——学生优秀作品展”;在报恩楼天桥走廊悬挂“认真实施感恩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善感恩创特色造品牌促发展”两幅大型标语,真正把墙壁变成“能说话,会育人”的教科书。此外,还利用校园智能广播,循环播放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白发亲娘》《母亲》《儿行千里》《爱的奉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这样,整个校园洋溢着感恩的激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感恩的欲望。

2.强化实践,促进感恩

(1)访感恩人物。全国首届“道德模范”、省“公益老人”——长汀一中退休教工赖仰周从1993年开始,实施长汀“民间助学工程”,其事迹感人至深。2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我县18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行程达5万余公里。他的民间助学工程共筹集资助款3000余万元,其中他本人捐助就达10万余元,从中使1800多名面临失学的贫困孩子得到了资助,进而重新背上书包走进课堂。81岁高龄的赖仰周老人正是感恩社會、关爱贫困学生的典范。以他为榜样,实施感恩教育,无疑是很有作用的。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前往采访,与老人面对面、零距离地了解其二十年如一日的助学情、感人事,体会老人助学的艰辛与伟大。赖仰周老人视贫困学子如儿女的情怀,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敏感的心灵。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老人为榜样,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个有爱心、乐奉献的孩子。

(2)讲感恩故事。学校每期组织师生举行“我的感恩故事”演讲赛。让师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情中认识感恩、分享感恩、学会感恩。

(3)办感恩艺术节。学校将每年的五月定为感恩文化艺术节。期间,有感恩诗歌、童谣朗诵比赛,有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创意设计展评,有班级读书成果展示,有“童星璀璨童心飞扬”学生才艺展示……感恩文化艺术节通过文学、艺术、体育、科技、道德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践感恩行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感恩,领悟真情。二月为“感恩师长遵守规范”养成教育月;三月为“感恩雷锋传递爱心”爱心奉献月;四月为“感恩先烈传承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月;五月为“感恩生活传播艺术”艺术教育月;六月为“感恩同伴创先争优”创先争优月;七月为“感恩社会体验实践”社会实践月。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感恩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恩,成长为守规范、有爱心、懂爱国、知艺术、勇争先、敢实践的一代新人,以此将学校感恩教育引向深入。

3.学科教学,渗透感恩

学科教学渗透是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一环,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科教材中有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我们把感恩教育与新课程理念实现最大化融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文本,挖掘文本中可融入的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资源,有机地、不露痕迹地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4.编写教材,励志感恩

学校专门组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编写团队。期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有机地整合感恩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生命教育、养成教育、名城文化、三红文化、长汀精神,使其七位一体。全册教材分识恩、知恩、报恩三个篇章,并把身边感恩的事例融入其中。编写教材中力求精细,开发出了感恩教育的特色课程,使之成为感恩教育读本,促进学生励志感恩。

三、注重实效,精细评价

在感恩特色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实效性,特别搭建了以下三个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评价,在评价中进步。

1.建感恩卡

班级为每个学生建立感恩卡,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校内外践行感恩的情况。通过观察、问卷、访问等形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评价定级。

2.评感恩星

在班级、年段、学校开展三层次的感恩星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中我们结合月主题评选出“感恩尊师星”“感恩爱国星”“感恩孝亲星”“感恩环保星”“感恩艺术星”“感恩科技星”“感恩进步星”等先进典型人物,并将其先进事迹、优秀成果在校园内展出,激发他们感恩奋进的热情。

3.设感恩银行

班级建立感恩银行,每个学生都是“小储户”,“储户”们存入“感恩银行”的不是现金,而是参与学校组织的感恩实践活动或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好人好事等。“感恩银行”定期举行兑换感恩币活动,感恩币可兑换成学生自行捐出的零花钱、压岁钱购买的学习用品或图书。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