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的艺术追求

2014-10-21周萍萍

中国文艺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丈夫受众

周萍萍

【摘  要】近年来,以80后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作品不断在收视率上给观众带来惊喜。本文基于此现象,对《北京爱情故事》、《大丈夫》等80后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的艺术追求进行了研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方向提供了有力参考。

【关键词】80后;现实主义;价值观

近几年,80后已经作为一个重点表现群体,频频出现在电视剧作品之中。这个群体的主要活动空间集中在都市,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们的爱情、婚姻、家庭呈现出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的特点,反映此类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并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笔者根据曾庆瑞在《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当议》一文对我国电视剧的划分,将反映80后婚恋的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单独列出,认为此类电视剧有如下特点:指在都市背景中,以中国80后的爱情、婚姻、家庭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一类电视剧,主要以日常化的方式为主要叙事方式,以80后的婚恋情感生活为主线,通过展现平凡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一代人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不同理解,呈现出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恋爱、婚姻、家庭发展历程的一类电视剧。该类型电视剧的艺术追求如下:

一、贴近生活

此类电视剧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追求“真实”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基石,也是它的美学特征。在《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带着初来北京的沈冰去看那套38平米的房子,那一场景引发了无数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共鸣,或许那就是他们所经历的真实,毛坯房的一无所有又是太多人难言的痛;在《蜗居》中,郭海萍为了可以买一套承载自己梦想和家庭幸福的房子,在吃穿上拼命省钱,完全不见当年文艺女青年的风采;在《大丈夫》中,老少配的不被接受,姐弟恋的重重阻挠,重组家庭的矛盾纠葛,其实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正是这样的贴近日常生活,此类电视剧才有了无穷魅力。

二、满足受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随着各类电视剧作品深入关注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受众的观赏心态也较之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从单纯的看客身份转换到双重的介入者身份,在观看电视剧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个或几个角色身上,随着剧情或悲或喜,并可能多角度多视点思考人生。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观众找到了暂时“逃避”现实压力的港湾。

当年,韩剧以其对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描摹,征服了很多中国观众。不少中国的婆婆感叹:“看看人家韩国的儿媳妇,被欺负成那样还那么有孝心,再看看咱们中国的儿媳妇,唉……”现实中的不满全部投射到创造的幻影中,所以韩剧收视率的贡献人群,除了少男少女,还有一大批为数不少的老年观众。在韩剧的推动下,大量中国电视剧开始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买房、就医、上学、婆媳矛盾等各种生活问题搬上荧屏。这些电视剧作品由于满足了受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自然是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然而当婆媳打架和亲人打架主导了荧屏,中国本土的电视剧便成了观众眼中的“老生常谈”,渐渐失去新意,甚至部分情节设置和演员表演都有雷同之处。在这样的创作状态下出现的《大丈夫》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突围。老少恋题材新鲜且颇为应景儿,教授女婿和厨子老丈人之间的对阵,一文一武对比鲜明;而慈爱的丈母娘、痴情的女友顾晓珺、桀骜不驯的小女儿以及行事风格出人意料的前妻,无一不是个性鲜明。这样热闹的家庭,大大满足了观众窥探别人生活的心理需求。

三、紧跟社会热点

此类电视剧紧随时代的发展,能够捕捉到社会的热点,这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回顾备受关注的热播剧,都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蜗居》中的买房、还贷;《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媳关系;《北京爱情故事》中对面包还是爱情的取舍;《咱们结婚吧》中的大龄男女婚姻危机;《大丈夫》中的老少配和姐弟恋等,都是抓住了社会的热点。

四、现实主义的手法与喜剧幽默因

素相结合

在不脱离现实的前提下,如何将幽默进行到底?恐怕这是很多编剧的最高追求。受众接收电视剧艺术环境的家庭性,决定了他们接受电视剧艺术的连续性和随意性。随着文化层次和生活水平的双重提高,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鉴赏的层次也早已今非昔比。另外,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绝大部分受众把对电视的希冀放在休闲放松这一层面上。如果现实和幽默结合得不到位,那么在当今这个可选择范围大而竞争力强的传媒环境中,该类型电视剧的前景堪忧。

从《大丈夫》、《北京爱情故事》等热播剧中,都可以发现这一点。《北京爱情故事》的许多台词均是逗贫中透着现实,如:

“房子其实就是个大水泥箱子,不能开心不开心都为了它呀。太不值当了。”

“疯子有疯子的痛苦,你有你的,我也有我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羡慕任何人。因为我们和任何人都不一样。总有人说你是这种人,你是那种人,但我觉得吧,这世界有多少个人,它就有多少种人,而且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说别人的快乐你模仿不了,只有经历和体验你自己的。痛苦也一样。”

“想当初我是那么渴望开宝马住别墅,那种渴望强烈到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当我真正拥有这一切的时候,那些所有我曾经假象过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全都不见了。我才发现如果没有人跟我分享这一切,那我拥有这些有什么用?所以说,我现只能不停地努力地工作,去填補我心里那份可怕的空虚。”

《大丈夫》中的台词则颇有美剧“特色”,如果说曾经的家庭伦理剧台词以“婆婆妈妈”式的生活化语言取胜,那么《大丈夫》则少有寻常的日常对话。无论是顾爸爸暴跳如雷时,还是顾爸爸与准女婿静心对话时,抑或是顾家大女婿“畅谈”出轨原因时,生活哲理处处藏在人物的语言当中,如此高效优质的台词近年来着实少见。

这种结合方式无疑是80后编剧擅长的领域。近两年,80后编剧开始成为热播电视剧的常客。首先是因为80后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不少人更是早已经历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对生活、生命、社会和文化都有了较为深刻和准确的体会;其次是因为与前辈相比,80后对社会话题和幽默的把握更加敏感,容易写出新意。最后是因为80后普遍受美剧影响较深,骨子里有着对节奏的高追求,信息量的释放更活跃。

五、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电视剧不仅要关注它的经济效益,更加應该重视其社会效益,根据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中提到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人们会把媒体呈现的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也就是说,媒体中呈现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受众,所以电视剧中要注意弘扬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正确引导受众生活态度的作用。

《大丈夫》中,顾爸爸下楼溜达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女儿嫁了一个年长20岁的男人。由于侃侃而谈者是一位盲人,因此顾爸爸做了一回安静的听众,彻底地体会了一下民意。也许有的观众只是觉得这段是为了用个话唠盲人来搞笑,其实这是让观众看到这段老少恋,在社会上所受到的阻力。前几集,为了快速的塑造人物个性,阻挠老少恋的阻力几乎集中为韩童生饰演的顾爸爸一人。他用超强的演技,凭一己之力倒海翻江。不过他毕竟是家里人,家外的社会如何看待这对差了20年的老少恋呢?编剧巧妙地用这样一位盲人大叔,毫不顾及当局者颜面地给予了评判。于是,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家里人对主人公的意见,也看到了社会对主人公另类选择的意见。随着剧情一环环地发展,尤其是顾晓珺和欧阳剑排除万难,不顾反对地修成正果后。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两人才慢慢体会到了顾爸爸先前的那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这是《大丈夫》又一点勇敢之处。它的剧情并没有在两位主人公结婚的圆梦时刻止步,而是让人看到了生活之真实。又由于本片男主人公年龄上的独特性,整个剧的最后,竟然还让观众看到了关于“人老归何处”的探讨。正如编剧李潇坦言,电视剧创作也是戏剧的一种,也就需要戏剧手法地处理:“如果这对父女像温吞白水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的话,我相信观众早就跳台了,现在也不会引起观众如此大的争议。我是要先把观众的眼球吸引过来,然后让大家爱看这个话题,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因为就算老少恋是无法容忍、不被接受的,它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能举出至少一个老夫少妻或者是姐弟恋的例子来,有这种社会现象却回避它,我觉得这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如果说《大丈夫》是在争吵中步步紧逼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那么个别电视剧则是在对比中混淆了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比如婚恋剧中经常出现的“小三”形象,在个别作品中已经大大方方登堂入室。她们大多年轻漂亮,在大商场购物消费,追求别墅豪宅,认为享乐至上,懂得讨人欢心,过着奢华的生活;与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贤妻们,作为男人家中的老婆,她们往往被贤良淑德压成了“黄脸婆”,生活中没有自己,只有丈夫和孩子。如《蜗居》中宋思明的妻子,她生活富足,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依旧无法忽略;她修养良好,却还是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孩子的功课上,甚至晚上把丈夫推开去叮嘱孩子第二天的考试。尤其在展示宋思明和海藻第一次在别墅约会时,画面用多视窗的方法,展示了在同一时间宋妻做家务的情景……虽然最后海藻的遭遇道出了“小三”们必将面对的结果,但是全剧依然给了观众一系列心理暗示:全心全意为家付出,最后还是难免遭遇丈夫的背叛和家庭的破碎,负责如花般美丽的女子会生活得奢华快乐,不要在大好青春年华用付出证明自己的伟大……更有甚者,一些作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小三”们道德层面上的被谴责、社会地位方面的低下以及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虚幻的幸福,很容易在导向上犯错误。

实际上,近几年的同类型作品中,用类型人物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屡见不鲜。像《北京爱情故事》中来自云南小城的沈冰,来到繁华而浮躁的大都市,见证了石小猛的堕落,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大丈夫》中遭遇婚变的顾晓岩,经历了丈夫出轨和小三挑衅,到毅然离婚独立奋斗,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她依然坚持了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质,终于一步步将事业做大做强,一个离婚女人的辛酸与倔强跃然于荧屏上……这些形象无疑传递了正能量,在给作品锦上添花的同时,也向受众传播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杨晓林.当代热播电视剧读解[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②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③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3

猜你喜欢

大丈夫受众
王者颂
我们爱猜谜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