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4-10-21王东梅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孩孩子教育

王东梅

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这不是新观念,却有利于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让孩子之间毫无意义地较劲,过早和过度开发小孩大脑,可能输掉孩子的一生。

★德国人的教育方式可供国人借鉴

“我的孩子七岁,这有他的高智商证书,可否请老师额外教他一些东西?”一名移居德国的华人妈妈,恳请老师加速孩子的学习。老师像看到外星人一样,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她,答案坚定有力:“不可以!”

对于德国,甚至其他欧盟国家来说,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等同让孩子的大脑逐渐变成电脑硬盘,只能储存资料,却无法主动思考。

从亚洲人的角度来看,德国的教育根本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但是,德国人并不这么认为,即使孩子多么聪明,也必须平等对待,不能超前学习,最多是让学习速度较快的孩子,在课堂上看看其他读物。

当亚洲国家,包括中国的学前班或幼儿班,强调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让学生赢在起跑点时,德国政府禁止出现先修学校。这包括学龄前托儿所或幼儿园,不能强调学习知识,只能照护小孩,如果需要教育,也只能给予品格和技能教育。例如,让孩子懂得不能使用暴力或不可大声说话;给孩子做一些有兴趣的事,如手工制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情商和领导能力。换句话说,小孩学龄前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快乐地成长,让他们自在玩耍,做小孩该做的事。

欧洲人重点保护学龄前孩子,不让孩子超前学习,避免损及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就是希望小孩以符合人性的方式,走上学习之路。

中国留德学者兼德国经济政策史博士杨佩昌指出,德国的教育使用逐渐加速法,幼儿园教导道德伦理,以及学习与人相处;小学学习简单知识,中学才进入“慢跑道”,在没有统一考试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

大学时,德国学生才进入“快速跑道”,各人才以自己的能力和其他人竞争,展现一直以来的学习成果。

孩子需要慢慢地茁壮成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德国人教育理念和执行方式,验证了这个道理。

而强调教育“输”在起跑点的德国人,104人得到诺贝尔奖,占了欧盟得奖人456人的22%,即超过五分之一,占总得奖者830人的12%。

德国没在任何国际教育权威排行榜名列前茅,但教育成功与否,已经不言而喻。

★这些案例值得反思

以下四个案例,你会喜欢哪一个?原因何在?

(1)男生:4岁成为申奥形象大使;8岁学习书法,10岁加入中国国家冰球队,后留学美国。

(2)男生:凭借初中的长跑优异成绩,入读上海市重点高中,高一因对抗应试教育,七门功课不及格退学。

(3)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获得博士学位。

(4)女生: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后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未必相似者都是同类人,只是作为一种教育上的参考。)

揭晓答案:

第一个男生名字叫李XX,2011年9月因打人被拘留,2013年犯下强奸罪,法庭二审判定监禁10年。

第二个男生是中国畅销书《三重门》作者,以及职业拉力赛和场地赛车手韩寒。

第三个男生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在美国大学校园枪杀3位教授、副校长和另一位中国留学生,后饮弹自尽。

第四个是一名人缘佳、课业好的女生,后跳楼自杀身亡。

上述四个案例不能作为教育现象的缩影,却让人反思:如果学校只强调学业成绩,不强调塑造人格,是否会引发更多悲剧呢?

★学习需一步一步来

“我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了。”一些钢琴老师或许会发现,一些孩子考到最高级的钢琴文凭后,却说出这样的话。钢琴是乐器之“皇后”,能够弹得一手好琴,不只能取悦身旁的人,甚至可以得到许多荣誉,但关键在于孩子是否享受学习过程。

成年人明白哪些事物有利于工作或生活,并且一厢情愿认为那可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但是否曾考虑孩子意愿?过早或太急让孩子投入某些事,反而让孩子觉得压抑,对有关事物失去兴趣。

一些小孩可能对数学有兴趣,但发现孩子天分的父母或老师,若急于训练他们参加国际比赛,例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奥数),强迫他们接受训练,即使他们载誉而归,可能也会说:“这辈子我不再碰奥数了。”反之,如果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对奥数着迷,他可能更愿意学习和参与竞赛,甚至成为出色的数学家。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操之过急,孩子的学习需要一步一步来!

★寓游戏于教育成趋势

“为什么我不能像周末玩耍一样,从学校课程和作业中找到乐趣呢?”一名才学会写字的小孩子,向芬兰教育部长发出这样的疑问。

2013年5月上任芬兰教育部长的克丽斯塔·吉乌鲁非常认同这名小孩,也是她小侄子的提问。

在她看来,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已是教育大趋势,因为当寓游戏于教育,游戏的意义不只是乐趣而已,而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小孩都喜欢玩乐,让大人坐在一处听别人说话,超过一个小时已有些坐不住,更何况是小孩需要“坐定”数个小时听课。

小孩都喜欢体育课和音乐课,家长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因此,过度违反孩子成长的规律,才是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

★朗读经典培养孩子品行

你会因为孩子的品德良佳而高兴吗?台湾长庚大学、长庚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董事长杨定一博士就会这样。有一次,他接踢足球的孩子回家时,教练告知他的孩子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他会协助教练收拾足球。杨定一向孩子明确表达他心中的喜悦,并且让孩子知道自己注重他的品德多于成绩。

对他来说,塑造孩子品德的方法,除了言教和身教,让孩子朗读圣贤经典,也是一个重要方式。

如孔子、孟子、庄子的经典书籍,都是孩子接触智慧的来源。西方的莎士比亚、威廉·布莱克等,留下的经典都极具智慧。

经典朗读并不急于解释其中意思,因为可能混入个人主观看法,让孩子熟读这些经典后,一旦对经典产生兴趣,他们会从搜索和思考中得到更多智慧。

猜你喜欢

小孩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