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深处的山丹

2014-10-21郝文婷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乌兰牧民学校

郝文婷

编者按: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小学教师斯日古楞获得了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并作为自治区选出的5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于9月9日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庆祝第30个教师节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特此,本刊联合《中国教育报》作了报道。

从兴安盟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渐进科尔沁大草原腹地——乌兰毛都草原。每年夏天,美丽的山丹花就在这广袤的草原上盛开,这是牧民一年好收成的一缕希望。而乌兰毛都小学的斯日古楞老师在当地牧民的眼里,就如同山丹花一样,是牧民孩子们一生中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缕希望。

1983年,高中毕业的斯日古楞留在家乡乌兰毛都小学任教,至今31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北疆草原上的生活和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为了让散居在3000平方公里内的牧民孩子们都能上学,学校办起了寄宿班,24岁的斯日古楞当起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成为38个学生像妈妈一样的姐姐。为了不让学生们受冻,斯日古楞每天都要捡柴烧炕,一烧就是五年。怀孕8个月的她依然领着学生往返两个小时上山捡柴。学校开运动会,别的班学生大多有家长陪,她班里学生家长都因路远不能来,她就自己花钱给每个学生买一件背心,每人发5块水果糖,她想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学生阿拉坦巴根得了急性脑膜炎,斯日古楞骑着自行车驮着他送到2公里外的医院抢救,学生昏迷三天三夜,她昼夜守在床边儿,给学生接屎倒尿,等到孩子父母从150公里外的牧点赶来时,孩子已经基本康复。

“我就是想让学生们更好一些。”回忆起30多年的辛劳,不善言辞的斯日古楞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也正是为了这句话,她不仅细心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还倾心关照学校的每个角落,她成为学校最爱主动揽活儿干的人。

“我的第一个教案就是斯老师手把手教我写的。”1991年参加工作的德力格日呼老师说,“斯老师的教学全旗出名,新来的老师都向她学,她对每个人都热情、细心地教。”每次中心校组织全校教学活动,她都会从自己家拿来米面菜,在学校给教学点的老师们做饭吃。1998年,斯日古楞当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但每年开春后,她都会拎着一堆果树苗、蔬菜秧苗来到学校,招呼老师们一起种到校园里绿化校园、贴补学生食堂。2003年,斯日古楞被选聘为乌兰毛都小学校长,她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四处筹钱给每个班配齐多媒体设备。“我想让牧区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同时,她在校园的一间平房里,打上一个大地炕,开始办起幼儿园。“我想让牧区的孩子们也能早早地就享受到科学的智力开发教育。”就这样,为了让牧民的孩子们能更好,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幼儿园设施,不善言辞的斯日古楞敲遍了全旗、全盟甚至自治区各相关部门领导办公室的大门。她的诚心感动了大家,政府、上级部门加大了对这所牧区学校的扶持力度,后来乡里的畜牧、兽医等部门,甚至牧民都主动为学校换办公桌、铺篮球场、买器材。“斯老师,你为了孩子们这么辛苦,我们帮你!”他们说。

如今疾病缠身的她,身上的每一处伤痕都与学生紧密相关。食道息肉因延误治疗和术后恢复时间不足,从2009年至今,她每天都觉得嗓子干涩、有异物感; 2007年3月,草原的春天依旧寒冷,学校取暖、做饭用的干柴火不够用,斯日古楞借来一辆农用三轮车从自己家往学校拉,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重度脑震荡,失忆一个星期。2010年,在学校幼儿园建设施工现场干活,不慎摔倒,她右腿半月板骨裂,至今下楼右膝隐隐作痛。2013年,她几次主动请辞校长职务,想在学校当一名普通老师。“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让年轻人好好干吧,我们的学校要更好的发展。”

“让学生更好”不仅成为斯日古楞30多年来行事的第一准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学生。“别的班级光荣榜上都是贴的小红花,我们班挂的是纸飞机,老师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贴到墙上,每个名字上方都用线串着一个小纸飞机,谁有一点儿小进步,老师就把飞机往上推一推。”已经毕业近20年的齐萨茹拉至今对自己的小学生活念念不忘。“那时,每次看到自己的飞机高了一点,心里就会想着下次要再高一点。”她说。

让“更好”成为一种习惯,是斯日古楞最想给学生打下的基础。所以,她对学生从来不是仅仅要求学习好,而是鼓励学生发挥长处,文化课学不好,体育课、音乐课努力学好也行,或者打扫卫生干得有模有样也行,但要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我们成家立业后,每次聚会都会感叹,斯老师给我们打下了基础,教会我们做事要努力、用心,所以我们这些同学即使后来有的没考上大学,干活、过日子也是一把好手。”齐萨茹拉自豪地说。

“斯老师身上有一种我们学到却不一定能做好的特质,就是她能走进每个学生、每个老师的心里。” 德力格日呼说,“她能用心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并且不是单纯的表扬,而是分析出你的长处和不足,去鼓励,对每个人每次的鼓励都能点到人的心坎儿上。”

“也有人说我这人是怕得罪人,但其实我就是看谁都不由自主首先想到她(他)的好。”斯日古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当了10年校长,在校园里她从来没有听到老师们叫她斯校长,大家习惯亲切地叫她斯老师、姐姐、斯。在家里,她伺候着蒙汉语言互不相通的父母和婆婆共同生活了近10年。

以牧业为主的乌兰毛都苏木常住人口约5000人,小学适龄儿童约300人。但如今乌兰毛都小学在校生已将近600人,幼儿园被定为盟级特级幼儿园,在园幼儿220名。因为学校教学质量在全旗甚至全盟一流,不仅留住了本地孩子,也引来了周边苏木的孩子。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兄弟盟市的蒙古族学校都不远千里慕名前来交流学习。 “学校今天的办学成就,甚至是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斯老师的心血。”校长赖高娃感慨说。

“尽管大家都说我教得好、我们学校好,但我常常回想的是,我有没有哪儿做得不好,担心由于我对哪个学生的关照不到位而给他(她)今后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从根儿上伤害学生一生。”采访结束时,斯老师沉思着说。

猜你喜欢

乌兰牧民学校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乌兰托娅推出新歌《带一片草原去北京》
乌兰河
草原上的乌兰娜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