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聚焦 亲水凝境

2014-10-20许江

摄影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海潮中国美术学院文心

编者按: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摄影人庄跃成的画册《玉琢银妆》。该画册收录了他自2012年以后的创作,包括《七级浮屠》《冰彩图腾》《在水一方》《玄香》《水调歌头》这5组以“水”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这也是《玉琢银妆》一名的由来。翻看这本制作精良的画册,你的心会渐渐随着庄跃成镜头下空灵的摄影作品沉静下来。庄跃成在自序中如此写道:“艺术创作需要顺应时代脚步的律动,却不可有心浮气急的躁动。从艺术创作的要求出发,展现在这几组作品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用纯粹的眼光观看与拍摄。”所谓纯粹,对庄跃成来说,即是不随波逐流,不为喧嚣所扰,只观察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观者可以从收录的这些摄影作品中解读出这种纯粹:《七级浮屠》中的美学视角,《冰彩图腾》中的人文之光,《在水一方》的刚柔交融,《玄香》的生命写意,《水调歌头》的壮阔波澜……这5组作品无不以“水”为主题,却又赋予了不同形态的水截然不同的意境与感悟。“在我心目中,成为冰态的水是最美丽的,所谓冰清玉洁,让人感到一种纯净、纯洁、纯朴、纯真”。人们透过这些作品,也可以读懂摄影者坚守的那一份本真和清净。庄跃成镜头下的水色,也倒影着他那简单朴实的摄影理念“用纯粹的眼光观看与拍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画册作序。借由这篇序言,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这本《玉琢银妆》。

世上万物,以水为源;人间百感,唯水多情。在中国人的文化世界中,水代表着丰沛,代表着渊藏,也代表着智性,代表着情怀。故云:智者乐水。虽水无定形,遇流成溪,遇渊成潭,又遇风兴波,遇断叠折,又雨水、雪水、霜露、烟云,满世界无不被水包裹着。但若要写水、画水,却殊为不易。其难在于天水无居,那天真浪漫只在自然万物的水性之中。

庄跃成先生的摄影艺术却能格外把抓水的意态,营造颇具内涵的韵味。他于2012年后拍摄的五组摄影,均与水有关,既有冰灯微观的绚烂,又有残荷如画的凝香;既有巨礁与海潮的激越,又有园林夜色的静观。拍水是一回事,拍出水的意态又是一回事。庄跃成先生的摄影有很强的镜头感。这种镜头感造成摄影群化的强烈特征,而这种镜头语言在它形成之前,一定有着一个与对象熟悉深化、生活交流的过程。拍冰灯者何其多,但如庄跃成这样逼入冰体内部的观看却不多见。这不是简单的距离的问题,而是心与物如水物相融般的体象的问题。那《玄香》中的残荷,自有一种老版画的效果,直叙湖中风月,江上烟波。

同样是海潮与巨礁的激越,《在水一方》与《水调歌头》却不相同。庄跃成先生在这里体现了他把握镜头感的精微。《在水一方》拍摄浙南海岸的礁岩。据庄跃成所言,那礁岩刚刚从夜半退去的潮水中浮出,仿佛带着浸泡了几个世纪的苍润。庄跃成捕捉到了这种大地边缘的云水史诗,捕捉到了地老天荒的恒永剧场。《水调歌头》同样拍海潮,却意在波涛的交响,那涛水如梳,奏鸣天地的桀骜与生机。两组摄影,前者是天宇洪荒的化石,后者是潮涌激越的颂歌。

庄跃成先生用心去亲近水,自己的内心中却凝淀着一种独特的文心。正是这种文心使得他不拘于技术的效果,静心倾听山水万物如水的音息。《七级浮屠》正是这样的文心之作。那夜晚的宝塔如天地间的灯塔,标示着塔与天、与湖、与城的关系。那些门、亭、桥,成为观塔的独特界面,丈量出湖山与历史、风月与人心的隽远絮语。苏轼的《行香子·冬思》有言:“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苏轼从湖畔水滨的楼、寺、门中所看到的风月,所萦怀不去的故人与旧曲,在庄跃成这里被定格而为不同界面之中的夜塔,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弘一法师那般的月圆天心。

宋代柳耆卿作《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云:“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今日图像时代,似乎人人都能“图将好景”,但要能“归去凤池夸”的却极少。这既要生活,又需积累。在此祝贺庄跃成先生影集出版,并祝愿他继续努力,艺境更上一层楼。

(作者许江,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潮中国美术学院文心
柳永·望海潮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冬天来啦
文心杂记
望海潮·八里湖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