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川西园林中的气与韵

2014-10-20杨坚强

科技资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气韵自然人文

杨坚强

摘 要:一直认为,历史的不断向前丰富了人类的文明,每个地区都足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其特有的精神面貌。川西园林泛指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四川、重庆一带的古典园林,起源于巴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流派之一。早期,西南地区的先民将智慧融入实践,把地形地貌、大气环境、物质的生产和生活、历史经验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集成文化景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与“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初气与韵是指绘画、诗词以及文章的风格和韵味。而实际上,这一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而本文将借助气韵理论的特殊视角,以自然、人文、艺术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川西园林的造园艺术。

关键词:自然 人文 艺术 独特 气韵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8-01

有别于气势恢宏的北方园林、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精致小巧的岭南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一脉相承的川西园林,在道家思想和西蜀文化的影响下,提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形成了古朴潇洒的造园风格,使川西园林在中国园林中彰显出特有的风貌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情怀。

1 气候资源所创造的自然气韵

“气”指生命之气,也叫生气,传统美学用“气”来体现事物美的本源,强调艺术表现要生生不息,而“韵”与“气”相辅相成,“气”运动则有了节奏,也就形成了韵律。中国传统的“气”文化认为:山是气之来源,如若林木茂盛、流泉甘洌的山地,则称之为佳境。具体就如山系而言,主脉要具有宏观控制的作用,能够成为整个自然景观的背景,而水能“载气纳气、滋养万物”,被视为地之血脉。山为阳,水为阴,阴阳和谐方能生“气”勃勃。川西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地面积比重大、水系丰富,所以川西地区不乏以山水为主体的园林。自然环境的创造往往是在给予其局限性的同时也成就了其独特性,川西地区特有的温润气候,适宜于多种植物的栽种和生长,所以,川西地区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区别于北方及其他园林的人工设计及种植,川西自身就是一个雅朴的天然园林。

2 历史资源所创造的人文气韵

川西地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500余年的文明史,有“天府之国”之美称。川西地区的园林区别于其它流派园林最典型的特点是大多具有历史文化性,且人纪念历史名人为主,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园林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2.1 以文脉为线索的造园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郊,是一座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祠宇,其君臣合庙共祀的格局为全国罕见。该祠以三国文化为脉络,将园林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把庄严肃穆的祠庙景观与清新自然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结合,其在造园上,通过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自然、古朴且颇具人文情怀的园林意境,成为川西园林当之无愧的代表。历史需要保护和传承,历代对武侯祠的修建均以“三国”文化作为主线,因而也保证了武侯祠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延续,由于历史上杜甫曾经寓居成都,有大量以武侯祠为背景的诗句传世,所以在造园上,杜诗文化亦作为了武侯祠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成就了其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特质。祠内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在深度、广度和空间层次方面灵活多变,同时注重远近、高低、大小动静、明暗、色彩等方面的强烈对比,这种既有密集又有疏散的弹性布局使得武侯祠的整个空间显得灵气、通透、生动。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是利用历史遗迹和寺观的旧址,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而成的纪念性园林。因杜甫而兴园,因杜甫而传承,这样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特征。草堂空间布局庄重肃穆,营造出了氛围感强烈的纪念性特质。主体建筑布局形式以中轴线为中心,两旁则以廊、榭、轩、亭等呈现自由式布局,严谨有致的风格与后人瞻拜诗圣的敬仰之情完全吻合。

2.2 以人文精神为主的植物造景

川西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究造景与移情相结合,呈四时之景,采用自然相互的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植物配置方式。

纵观武侯祠的园林景观特色,可以用唐代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的诗句来概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的诗句,描绘出武侯祠柏树葱郁、清幽静谧的园林特征。清代初期重建武侯祠时,奠定了祠内以柏树为主的绿化基调。柏树为我国纪念性园林常用的树种,但在武侯祠内,柏树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情感,主要用以寄托后人对诸葛亮的怀念。祠内以侧柏、榕树、香樟、等高大常绿乔木为基调树种,使整个祠内境界清幽,与纪念名人先贤的静穆气氛相互协调。祠内的植物既是形成景观、划分空间、烘托气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具备了浓重的象征意义和深厚了文化意蕴。

与武侯祠不同的杜甫草堂,因其特殊性,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上有意识地选择了杜甫当年吟颂过的植物。中国历代文人常赋予植物以性格和情感,构成了植物固定和特有的品格。因杜甫生前钟爱楠木,缘于其喜好和声望,草堂内广植楠木。园内也不乏梅的孤傲、竹的静幽、荷的雅洁,不仅再现了当年诗人居于草堂时的情景,而且更进一步地贴近了该纪念园林的主题,使人们在畅游草堂时,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而且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增添对诗人的怀念和尊敬之情。

3 特有资源所创造的艺术气韵

竹子在我国的分布和在园林的应用上不足为奇,但据调查显示,西蜀之竹无论是覆盖面积还是品种的数量均位于全国的第一。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竹林的1/16,品种200余种,占全国的1/2。而在园林的应用方面,川西人把竹看作是人格化的象征,竹具有高风亮节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而川西园林,正是以竹景和竹种取胜,几乎无园不竹。传统哲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结合。而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除了注重其形状、色调、位置的搭配外,还应该利用各类植物的虚景,竹影斑驳、竹声起伏,虚实结合,方能韵律生动;红墙夹道、曲径通幽,径内花影摇曳、碧竹婆娑,姿态万千,然节奏应运而生。

以竹造园,竹因园茂,园因竹彰。川西拥有如此丰富的竹类资源,

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竹子以其独特的自然属性和审美价值,成为川西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 结语

园林,在作为游憩场所的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引导和向往,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和追求。本文通过自然、人文、艺术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川西园林的独到之处,其古朴清旷的生动气韵对于现代人的追求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晓惠.文心画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和椿.浓妆淡抹总相宜—西蜀园林艺术与风格[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8):18-19,2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韵自然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人文社科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