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的探究

2014-10-20廖亚莎

科技资讯 2014年23期

廖亚莎

摘 要:本文说明了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探究,结果证明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可达4.3万人次/h,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为5.4万人次/h,是一个中等偏大运量,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关键词:跨座式单轨 运输能力 局部大运量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2-01

单轨是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运行的轨道运输系统。从构造形式上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跨座式单轨是列车跨坐在高架轨道上运行,车辆的走行部在车体的下部。

运输能力是指在高峰时间一条线路能满足的最大客流量,用单方向断面每小时通过的最大乘客人数来表示。

在众多书本里,对于单轨运输能力的说明稍有不同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1]:“单轨交通是一种小容量的系统,适用于每小时单向截面客流量为0.5万~2.0万人次的地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2]:“中低运量。单向运输能力约为1.5~3万人次/h。”

面对这些界定,本文将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来进行实证探究。

1 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1.1 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

主要是指设计能力和可用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跨座式单轨的设计运输能力。设计能力指某线路上某方向1 h内通过某点的旅客数量。

(1)线路能力:,其中为单位时间(取1 h),为指线路上允许的前后列车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线路能力与列车可用数量、线路折返能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车站规模(疏散能力)有关。最小间隔时间由这五个因素来决定。

(2)列车能力:=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

1.2 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4]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五个最小追踪时间。

①根据列车的技术作业时间和可用数量确定最小追踪间隔时间。

②根据线路的折返能力确定最小折返追踪间隔时间。

③根据信号系统容许的安全距离和运行速度确定最小信号追踪间隔时间。

④根据供电系统提供的牵引能力确定列车追踪运行的间隔。

⑤根据车站规模和疏散能力,换乘车站换乘能力确定最小换乘追踪间隔时间。

(2)根据公式确定线路能力。

(3)确定列车能力。

(4)计算运输能力。

2 实证探究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日本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按日本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日本单轨车辆每车270人,行车间隔为3分钟。车辆编组数为6辆。最大运输能力达32400人。在我国,重庆的两条跨座式单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来进行跨座式单轨的运输能力的计算。

2.1 3号线运输概况

3号线车辆采用6节编组,车辆定员962人,超员1342人。目前3号线高峰时段上线47列车,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160 s,近期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为27960人。

2.2 3号线运输能力计算

(1)目前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和车站能力都比较富余,其它两个因素影响更大。3号线由于上线列车数量限制,目前只有47辆列车能上线载客,故 s,而由于单轨道岔结构复杂,道岔转动时间较长,故折返时间受到影响,经测定,最小的 s。

② s,。

③目前3号线列车采用6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目前的运输能力为30195人/h。

(2)设计最大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影响因素中,只要在上线列车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就只用考虑单轨道岔对折返时间造成的影响。

②,。

③3号线远期列车将采用8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设计的最大运输能力为43248人/h。

2.3 采用大小交路设计最大运输能力

当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将大大加强。由于道岔的转换时间约为15 s,而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前后两辆列车并不在同一个折返点折返,故可以大大缩短将近一半。故此时道岔和折返不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此时,信号系统允许的通过能力可能就成为了限制的关键。目前适用于钢轮钢轨制式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可满足90 s的行车间隔,线路通过能力可达40对/h。3号线也是采用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但考虑到跨座式单轨道岔的转动复杂以及8辆编组车的采用,适当放宽行车间隔,计为120 s。

故,则 。

故3号线在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情况下,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能达到5万人次/h以上。

3 结论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通过计算证明了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能够达到4.3万人次/h,运输能力中等偏大。而当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可以达到4~6万人次/h,是一个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刁心宏,李明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 汪波,韩宝明,战明辉,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4):34-43.

[4] 洪华南.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输能力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5):1,36-39.endprint

摘 要:本文说明了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探究,结果证明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可达4.3万人次/h,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为5.4万人次/h,是一个中等偏大运量,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关键词:跨座式单轨 运输能力 局部大运量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2-01

单轨是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运行的轨道运输系统。从构造形式上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跨座式单轨是列车跨坐在高架轨道上运行,车辆的走行部在车体的下部。

运输能力是指在高峰时间一条线路能满足的最大客流量,用单方向断面每小时通过的最大乘客人数来表示。

在众多书本里,对于单轨运输能力的说明稍有不同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1]:“单轨交通是一种小容量的系统,适用于每小时单向截面客流量为0.5万~2.0万人次的地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2]:“中低运量。单向运输能力约为1.5~3万人次/h。”

面对这些界定,本文将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来进行实证探究。

1 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1.1 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

主要是指设计能力和可用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跨座式单轨的设计运输能力。设计能力指某线路上某方向1 h内通过某点的旅客数量。

(1)线路能力:,其中为单位时间(取1 h),为指线路上允许的前后列车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线路能力与列车可用数量、线路折返能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车站规模(疏散能力)有关。最小间隔时间由这五个因素来决定。

(2)列车能力:=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

1.2 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4]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五个最小追踪时间。

①根据列车的技术作业时间和可用数量确定最小追踪间隔时间。

②根据线路的折返能力确定最小折返追踪间隔时间。

③根据信号系统容许的安全距离和运行速度确定最小信号追踪间隔时间。

④根据供电系统提供的牵引能力确定列车追踪运行的间隔。

⑤根据车站规模和疏散能力,换乘车站换乘能力确定最小换乘追踪间隔时间。

(2)根据公式确定线路能力。

(3)确定列车能力。

(4)计算运输能力。

2 实证探究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日本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按日本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日本单轨车辆每车270人,行车间隔为3分钟。车辆编组数为6辆。最大运输能力达32400人。在我国,重庆的两条跨座式单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来进行跨座式单轨的运输能力的计算。

2.1 3号线运输概况

3号线车辆采用6节编组,车辆定员962人,超员1342人。目前3号线高峰时段上线47列车,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160 s,近期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为27960人。

2.2 3号线运输能力计算

(1)目前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和车站能力都比较富余,其它两个因素影响更大。3号线由于上线列车数量限制,目前只有47辆列车能上线载客,故 s,而由于单轨道岔结构复杂,道岔转动时间较长,故折返时间受到影响,经测定,最小的 s。

② s,。

③目前3号线列车采用6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目前的运输能力为30195人/h。

(2)设计最大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影响因素中,只要在上线列车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就只用考虑单轨道岔对折返时间造成的影响。

②,。

③3号线远期列车将采用8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设计的最大运输能力为43248人/h。

2.3 采用大小交路设计最大运输能力

当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将大大加强。由于道岔的转换时间约为15 s,而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前后两辆列车并不在同一个折返点折返,故可以大大缩短将近一半。故此时道岔和折返不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此时,信号系统允许的通过能力可能就成为了限制的关键。目前适用于钢轮钢轨制式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可满足90 s的行车间隔,线路通过能力可达40对/h。3号线也是采用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但考虑到跨座式单轨道岔的转动复杂以及8辆编组车的采用,适当放宽行车间隔,计为120 s。

故,则 。

故3号线在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情况下,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能达到5万人次/h以上。

3 结论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通过计算证明了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能够达到4.3万人次/h,运输能力中等偏大。而当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可以达到4~6万人次/h,是一个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刁心宏,李明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 汪波,韩宝明,战明辉,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4):34-43.

[4] 洪华南.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输能力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5):1,36-39.endprint

摘 要:本文说明了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探究,结果证明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可达4.3万人次/h,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为5.4万人次/h,是一个中等偏大运量,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关键词:跨座式单轨 运输能力 局部大运量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2-01

单轨是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运行的轨道运输系统。从构造形式上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跨座式单轨是列车跨坐在高架轨道上运行,车辆的走行部在车体的下部。

运输能力是指在高峰时间一条线路能满足的最大客流量,用单方向断面每小时通过的最大乘客人数来表示。

在众多书本里,对于单轨运输能力的说明稍有不同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1]:“单轨交通是一种小容量的系统,适用于每小时单向截面客流量为0.5万~2.0万人次的地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2]:“中低运量。单向运输能力约为1.5~3万人次/h。”

面对这些界定,本文将结合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来进行实证探究。

1 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1.1 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

主要是指设计能力和可用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跨座式单轨的设计运输能力。设计能力指某线路上某方向1 h内通过某点的旅客数量。

(1)线路能力:,其中为单位时间(取1 h),为指线路上允许的前后列车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线路能力与列车可用数量、线路折返能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车站规模(疏散能力)有关。最小间隔时间由这五个因素来决定。

(2)列车能力:=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

1.2 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4]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计算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五个最小追踪时间。

①根据列车的技术作业时间和可用数量确定最小追踪间隔时间。

②根据线路的折返能力确定最小折返追踪间隔时间。

③根据信号系统容许的安全距离和运行速度确定最小信号追踪间隔时间。

④根据供电系统提供的牵引能力确定列车追踪运行的间隔。

⑤根据车站规模和疏散能力,换乘车站换乘能力确定最小换乘追踪间隔时间。

(2)根据公式确定线路能力。

(3)确定列车能力。

(4)计算运输能力。

2 实证探究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日本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按日本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日本单轨车辆每车270人,行车间隔为3分钟。车辆编组数为6辆。最大运输能力达32400人。在我国,重庆的两条跨座式单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来进行跨座式单轨的运输能力的计算。

2.1 3号线运输概况

3号线车辆采用6节编组,车辆定员962人,超员1342人。目前3号线高峰时段上线47列车,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160 s,近期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为27960人。

2.2 3号线运输能力计算

(1)目前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和车站能力都比较富余,其它两个因素影响更大。3号线由于上线列车数量限制,目前只有47辆列车能上线载客,故 s,而由于单轨道岔结构复杂,道岔转动时间较长,故折返时间受到影响,经测定,最小的 s。

② s,。

③目前3号线列车采用6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目前的运输能力为30195人/h。

(2)设计最大运输能力计算。

①在五个追踪时间影响因素中,只要在上线列车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就只用考虑单轨道岔对折返时间造成的影响。

②,。

③3号线远期列车将采用8节编组,故。

④。

故3号线设计的最大运输能力为43248人/h。

2.3 采用大小交路设计最大运输能力

当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将大大加强。由于道岔的转换时间约为15 s,而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时,前后两辆列车并不在同一个折返点折返,故可以大大缩短将近一半。故此时道岔和折返不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此时,信号系统允许的通过能力可能就成为了限制的关键。目前适用于钢轮钢轨制式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可满足90 s的行车间隔,线路通过能力可达40对/h。3号线也是采用的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但考虑到跨座式单轨道岔的转动复杂以及8辆编组车的采用,适当放宽行车间隔,计为120 s。

故,则 。

故3号线在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情况下,交路重叠段的运输能力能达到5万人次/h以上。

3 结论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通过计算证明了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能够达到4.3万人次/h,运输能力中等偏大。而当采取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可以达到4~6万人次/h,是一个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刁心宏,李明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 汪波,韩宝明,战明辉,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及加强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4):34-43.

[4] 洪华南.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输能力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5):1,36-39.endprint